性格是一個人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而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性格包含兩個緊密聯係的方麵:一是人對現實世界的穩定的態度體係;二是與這種態度體係相應的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比如,有的人對待工作總是精神飽滿,一絲不苟,踏實認真;在待人處事中,總是表現出有高度的原則性,堅毅果斷,豪爽活潑,有禮貌,肯幫助人,樂於同他人共享他的東西而從不吝嗇;在對待自己的態度上,總是表現為謙虛、自信等……所有這些特征的總和就是他的性格。
300 多年前,在普魯士王宮裏,大哲學家萊布尼茨正在滔滔不絕地向王室成員和眾多貴族宣傳他的宇宙觀。突然,他話鋒一轉,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聽者嘩然,不少人搖頭不信。於是,好事者就請宮女到王宮花園中去找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誰知,數十人尋個遍也無法找到。人們驚愕,原來大千世界是如此豐富多彩!後來,人們都用萊布尼茨的這句話來比喻人的性格——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世界上也沒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心理學家指出:良好的性格是事業取得成功的保證。托爾斯泰說:“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性格促人成才,不良的性格使人毀譽。
20 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特爾曼和他的助手們在 25 萬兒童中選拔了 1528 名最聰明的孩子,測定他們的智商,調查他們的個性品質,並一一記錄在案,然後進行長期觀察和跟蹤研究,看看是不是聰明的孩子長大後都有成就。孩子們上完小學、中學,有的進入社會,有的上了大學,特爾曼和他的助手們仍在設法跟蹤、記錄他們的變化。從幾十年後公布的跟蹤研究材料看,他們的成就大不一樣。在這些跟蹤對象中,多數人在事業上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成為專家、教授、學者、企業家或有各種專長的人;但也有罪犯、流浪漢、窮困潦倒者。
據分析,排除機遇等社會因素外,失敗者幾乎都存在著某些不良的性格品質,有的意誌薄弱,有的驕傲自滿,有的失去積極進取精神,有的孤僻而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總之,這些失敗者,主要是因為非智力因素欠缺,所以他們落伍了,甚至走向成就的反麵。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智能開發是否全麵,是否科學,隻決定智力的高低;而人的性格品質如何,則決定人的命運。優良的性格品質是人才成長最積極的因素,它可以轉化為內在的動力,促成一個人的事業獲得成功;而不良的性格乃至惡習則是一種破壞性力量,它成為一個人成功的障礙。美國的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經過數十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在多名被調查者中,成就最大的和成就最小的兩組人之間,最明顯的區別不在智商等方麵,而在於他們個性品質的不同。
如果一個人的性格是健康的,他的人生也會是成功的、快樂的和幸福的;如果一個人的性格是病態的,那麼他的人生也會是失敗的、痛苦的和憂傷的。如果你想擺脫平庸,創造輝煌,步入傑出者的行列,就必須努力注重培養自己的良好性格和品質。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說明人的本性是比較難改變的,但並不是不能改變。人的性格的形成,有先天遺傳因素,但更多的是後天環境的影響。巴甫洛夫指出:“性格是天生與後生的合金,性格受於祖代的遺傳,在現實生活中又不斷改變、完善。”一個人的良好性格,大都是由於各種各樣的無形的影響所塑造而成的。
良好的性格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成才,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相反,不良的性格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成才是有著嚴重的不良影響的。所以,青少年要努力塑造自己的良好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