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才要舍得(3 / 3)

在韓信分析劉邦和項羽的優缺點時,就提到項羽的一個缺點: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而劉邦在這一點上就比項羽做得好多了。當韓信的力量逐漸強大時,已然有三分天下之勢時,韓信想要做假齊王時,劉邦在張良等人的提醒下答應了韓信的要求並且要韓信做真齊王。等到有人勸說韓信擁兵自重與項羽結盟時,韓信也感懷劉邦對自己的好處。說道:“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正因為劉邦肯舍棄利益給韓信,韓信才會在關鍵時刻不背叛劉邦,才有後來的漢朝。

舍得放棄利益,舍得放下權力,舍得分享成功,這樣人才才會為你所用。舍棄的是一時利益,得到的卻是長遠利益。

共患難易,同甘苦難。古來不知多少功臣名將就倒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後。韓信不例外,所以才會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感歎。但也有處理得很好的,漢光武帝劉秀在平定天下後就開始重用文臣,但對武將也很照顧,隻是不讓其再掌兵權,免得將來生變。宋太祖黃袍加身,當然也更怕哪日黃袍加到他手下某人的身上。這就造就了曆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平定天下後,想著解除那些跟著自己打天下兄弟的兵權。一天晚上,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來喝酒,當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歎了一口氣,給他們講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說:“我若不是靠你們出力,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為此我從內心念及你們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我整個夜晚都不敢安枕而臥啊!”石守信等人驚駭地忙問其故,宋太祖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誰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聽了知道這話中有話,連忙叩頭說:“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宋太祖說:“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想要富貴,一旦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當皇帝,到時也身不由己了。”

這些將領知道已經受到猜疑,弄不好還會引來殺身之禍,一時都驚恐地哭了起來,懇請宋太祖給他們指明一條“可生之途”。

宋太祖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兒舞女,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已把話講得很明白,再無回旋餘地,當時宋太祖已牢牢控製著中央禁軍,幾個將領別無他法,隻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太祖另選一些資曆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製的人擔任禁軍將領。禁軍領兵權析而為三,以名位較低的將領掌握三衙,這就意味著皇權對軍隊控製的加強,以後宋太祖還兌現了與禁軍高級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張令鐸的女兒則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現在的老板,對待自己的員工也應該懂得舍得,若對自己的員工斤斤計較,反而得不到更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