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無舍無得。這其中對我們最易理解的恐怕就是無舍無得吧。無舍無得,換句我們熟悉的話就是沒有努力就沒有收獲。
有這麼一個故事,它把舍得說到了位。
從前,有一位愛民如子的國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深謀遠慮的國王卻擔心當他死後,人民是不是也能過著幸福的日子,於是他招集了國內的有識之士。命令他們找一個能確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則。三個月後,這班學者把三本六寸厚的帛書呈上給國王說:"國王陛下,天下的知識都彙集在這三本書內。隻要人民讀完它,就能確保他們的生活無憂了。"國王不以為然,因為他認為人民都不會花那麼多時間來看書。所以他再命令這班學者繼續鑽研,兩個月內,學者們把三本簡化成一本。國王還是不滿意,再一個月後,學者們把一張紙呈上給國王,國王看後非常滿意地說:"很好,隻要我的人民都真正日後有奉行這寶貴的智慧,我相信他們一定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說完後便重重地獎賞了這班學者。原來這張紙上隻寫了一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的獲得都需要付出。付出的多並不一定就能得到多,付出的少也不一定就得到少,但不付出肯定會沒收獲。多舍還是少舍,多得還是少得,那是量上的問題,但舍不舍,得不得,這是質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