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名利,作為人生的奮鬥的動力,不斷地鞭策著人們前進。名利創造了人類的文明,也將繼續創造輝煌。若世界上的人不為名,不為利,這個世界也就成為一潭死水。名和利並非不要去爭取,而是要有個度。
古往今來多少科學家為了人類的利益而進行艱苦卓絕的科學研究,為人類的快速進步插上翅膀。古往今來多少仁人誌士為了祖國的強大而奮鬥犧牲,毫無怨言。古往今來,正是人民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意誌才推動了人來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對待名利,要爭,必須要爭,但又不能太在意。太在意,就會把自己累倒。一件事情,一直去追求而追不到,心會累。
一個失戀的男孩找他父親聊天,他父親希望男孩能夠振作起來,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一件事你一直追求,肯定會累。就如你把你雙手舉起來一樣,一分鍾兩分鍾可能不覺得累,但時間隻要稍微延長,延長到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你的手臂一定會痛。手沒舉起多重的東西,都是如此。如果讓你舉些重物,那效果自然更明顯。男孩若有所悟的點點頭。
名利也是如此,你一直去追求,心會很累。有時候要自己舍棄一件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一直去追求。一直追求而不得,心就會累,累了就會放棄。名利當你還未擁有時,你的心會一直在那上麵。當你一直苦苦追求時,心裏會有些興奮,但當你累的時候,請你放棄。既然累了,還有什麼不能夠舍得呢?
累了,就應該舍得。但追求名利更多的時候你不是累,而是興奮。因為那是你人生的目標。孔老夫子一生跑官要官,各個國家都走遍了,可沒君主賞識他,一生也夠倒黴了。陶淵明不願為五鬥米折腰,就引起後世的文人不斷的讚賞。後世的文人多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那塑造一個典範就成為必然,聊以自慰。李白一句“安能折腰事權貴”流傳千古,可是李白自己又何嚐不想要功名利祿,隻是不得已罷了。範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可範仲淹自己做到沒,答案是沒做到。
孔子、陶淵明、李白、範仲淹都難以看淡名和利,能夠看淡名利的人就是覺悟者,覺悟者就不是一般人。既然是特殊人,就隻能成為我們一般人學習的榜樣。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我們大不必為自己舍棄不了名利而苦惱。我們不能為了舍棄名利而舍棄名利,我們不能因為為了舍棄名利而做一個禁欲主義者,苦行僧。取法乎上,得乎其中。高的追求不一定有高的結果,但低的追求絕拿不出高的結果,這告訴我們心中得有高追求。
在追求明和利的人生場裏,懂得舍棄部分名和利,會活得快樂些。當然也不是什麼名和利都不要追求。舍得名利,首先得明白舍得哪些名和利。為人民服務這個名難道不去追求,有些名需要一輩子去追求,愛家人、愛國家、愛人民等等,這些良好的名聲一生都要去追求,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
舍得名利,做回自我。這個自我不是我們出身那一刻,不是獸欲,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自我,毫無吊飾,毫無偽作。一個回歸自我的人能夠看清一些東西,也能看淡一些東西。情緒,欲望能遮蔽自己的雙眼,使自己看不清。看不清也就難以看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