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散輯
我與草木的根
沉在向陽湖的那五年間,我感到一切都似乎在下沉,對大地之中的草木的根發生了異常的感情,先後寫了幾首讚美根的小詩:《毛竹的根》《傷疤》《巨大的根塊》。平凡的根給予我的喜悅和力量遠勝過枝葉與花朵。我把艱難地紮入地層的根,看作是默默地為永恒的大自然獻身的崇高形象。
為什麼我會被這些潛隱於地下的根所吸引,而且又那麼地強烈。當然與我那時屈辱的處境、自恃高潔的人生理想境界有關係。我想愛根總不算罪過吧?每當在山丘上、小路邊、村前村後,看見那些裸露在地麵變成了堅硬木質的、道勁而扭曲的樹根,它們支撐著參天大樹,我的心就禁不住緊縮與戰栗起來。誰能相信,這些枯幹的近乎化石的根裏,仍然潛默地流著清瑩的液汁!我完全相信。
歌德說過:“一個才能高的藝術家能創造出多麼好的作品,如果他抓住和他本性相近的題材不放。”歌德說的是畫家魯斯由於孜孜不倦地畫山羊、綿羊、牛之類馴良的食草動物,深刻理解了它們的習性,把它們畫得通體透明。我的情況與歌德說的很不相同,我不是因為成天以生物學的觀點考察草木的根,進而產生了寫作的義務感;也不是以一個詩人或畫家的身份欣賞它們,我早已失去了主觀上合法的能動性。我的這種異常的情感,回想起來,是一下子傾注在根上的,是兩個相近的命運的邂逅。我從根的品性、姿態、苦難,獲得了難以衡量的精神力量,其中有無言的慰藉,也有高遠的啟迪。四十年代甚至五十年代,我不會有這種異常的情感。人與大自然有著許多相似的命運與習性,這些相似的本性,是永遠不會全部泯滅的。但是這感情,決不是尼采的悲觀主義,倒多少有點像魯迅筆下的野草和冰穀中珊瑚枝似的死火。
野生的草莓
我寫過一首《硬繭頌》,記當年拉板車的艱難。七月的江南,火一般的陽光曬得滿胸爆出了鹽粒,兩眼直冒黑的星星,土路麵蒸騰的火使人暈眩。突然間有人喊:“草莓!”真的,路邊不遠的小溪邊,有一大片鮮紅鮮紅的野果子。不是秋天,當然不是紅葉,一定是熟透的什麼野果。我們直奔過去,嫩綠的葉片上托著一球球圓的草莓,色澤紫紅紫紅,發出一股近似甜酒的氣味。毫不遲疑,幾個人都伸雙手去摘取。我跪在草地上,用手連根帶葉把草莓拔了起來,同時俯下頭去吞食。野生的草莓特別酸,略略有一點甜,當時,我覺得酸更能解渴。數不清吃了多少株,我隻知道吃了好大一片草莓。手指手掌心都被草莓的濃汁染紅,我們互相看看,滿臉都是草莓紫紅的濃汁。那一天,我們都帶著草莓的香氣,再繼續拉車,連呼吸都帶出了草莓的芳香,有時拉得人發悶,聞聞紫紅的手指,也能提點神。草莓解救過我焦渴與危難的生命,它不要我報答。
長頸鶴為什麼沉默地飛
黎明前後,常常聽到嗖嗖的聲音,劃過靜穆的天空。出門仰望,就會看見一隻隻雪白的長頸鶴急速地從遠方飛回來,村邊幾棵楓樹上有它們的窠,雛鶴呱呱地叫個不停。天空急飛的白頸鶴一聲不叫,隻顧奮飛,我最初不明白,它們為什麼一聲不叫,沉默地飛,多麼寂寞。後來曉得它們的嘴裏都噙著小魚,還有幾滴湖水。
隻有根一直醒著
江南,陰冷陰冷的一月,雨雪交加。窗外,一株我白植的青桐,幾天之間脫盡了密密匝匝寬大的葉片和細弱的凍僵了的枝條。剩下的樹枝都是很粗壯的,尖端呈拳頭狀,它們緊緊地攢著一叢叢青嫩的春芽,呼嘯的寒風搖撼著它們,拳頭不屈地揮動著,發出嗡嗡的聲響,每當靜夜,我聽著久久不能人眠。
光禿禿的樹幹,無牽無掛地沉人了夢境。
青桐睡著了,像馬一般站著睡,山峰一般聳立著睡。
隻有根一直醒著,在黑沉沉的地下,還有綠的樹液,在根莖裏上上下下不息地奔流……
感謝你.白色的山茶花
剛剛到幹校,住地附近的灌木叢裏夾有一棵山茶,正開著白色的花朵,十分顯眼,而且散發著幽幽的清香。雨天時,那香氣特別濃。沉默無語的“五七戰士”經過那裏時,禁不住地都朝開花的山茶樹凝望了又凝望,但誰也不談一句山茶花。
有時,一邊哼唱“語錄歌”,一邊悄悄望著在秋風秋雨中搖曳的俏麗的山茶花。誰都明白,對於大自然的美的欣賞,也會遭到不幸。有好幾個月,那棵山茶一直開著花,給大家窒悶的心靈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慰藉。
野玫瑰
牆向陽湖對岸有個小鎮叫堯嘴,那裏人家的圍牆多是用野玫瑰編的。春天,到處是絢麗的香噴噴的牆,招引來蝴蝶與蜜蜂。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美妙的牆。但是,那玫瑰有很尖的刺,擋圍牆或許最為理想。我喜歡有刺的花,有刺的花大半很香。
螳螂和汗水
有一次,身下墊著青草,我躺在新割的稻秸上。一隻螳螂吮吸我胸膛上的汗珠,我沒有傷害它。它隻吮吸了一口,就慌忙地逃走了。是的,螳螂都憎惡苦鹹的滋味。
破鍾有心
開封相國寺裏有口破鍾,不用敲,用手摸摸,會微微地發出嗡嗡聲,仿佛一顆受傷的心因受到撫愛而感激地跳動了起來。我當場記下了這點感受。
千手觀音
開封大相國寺內,有一尊幾丈高的木雕千手觀音,柔長的手臂呈放射狀仲向高空,一千隻手掌心裏各有一隻美麗的眼睛向四麵八方深情矚望。我頓然悟到,這尊千手觀音原來是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每當冬季,我常常真真切切看見赤裸的樹像一尊千手觀音。當它們從春天抽芽到冬天落葉,千千萬萬張葉片是一隻隻凝注著靈感與渴望捕捉陽光的手,手心都有一隻偵探日月風雲的眼睛。我又悟到,一個人不也是一棵樹或一尊千手觀音嗎?每一隻無形的手,可以在一瞬間,探人遠古的洞穴,撫摸太陽,捕捉人間的童話和非人間的幻夢。人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樹。千手觀音是一個不朽的詩的意象。
呼 泉
漓江岸上,麵對著一處斑駁的岩壁,熱誠地大聲呼喚,從岩壁的一道裂縫,會湧出汩汩的泉水,人們叫它“呼泉”。
虛假的叫喊無效,我相信。千萬個封閉的心靈深處也有呼泉,但人世間隻有一個人的呼喚能引出一個心靈深處清瑩的泉水。去試試看。
臘梅花開的時刻
12月在昆明西山的一個古寺的庭院間,幾株臘梅花突然地綻開了,不是粉紅的,也不是素白的,是不顯眼的暗紫色的。聽人講,才開了不過幾小時。我走近聞了聞,幽香撲鼻,就在這時,神不知鬼不覺,幾隻蜜蜂飛落在花蕊間。入冬後,西山好久不見蜜蜂的蹤影。哦,這幾隻蜜蜂怎麼曉得這裏有綻開的臘梅花?它們都是從遠遠的山林飛奔到這裏來的。難道臘梅花綻開的那一瞬間會發出嚎亮的鍾聲,或放射出衝天的光芒,這鍾聲,這光芒,人類是聽不見的、看不見的,但詩人應當能聽到花開的聲音,看見花朵綻開時放射的信號彈般衝天的光束。
路是熱的
冬天落雪的早晨,高高矮矮的屋脊,一叢叢樹枝,窗外的花圈,公共汽車的篷頂,行人的肩頭……全落了一層厚厚的潔白的雪。雪仍在飄飄灑灑降落著。一眼望去,全是白的,隻有馬路中央和人行道上的雪因溶化而露出棕黑的路麵,而且升起一縷縷淡淡的蒸汽。我幾乎要呼喊起來,像發現礦苗或什麼奧秘,“啊,路是熱的”。後來,這一點觸動終於沒有形成一首完整的詩,它在我心裏振動了兩三年之久。
我在本子裏記下的幾個字或幾行字,不是什麼綺麗的新奇的詞句,而是一個當時十分鮮活的熱騰騰的意象。
街頭畫展
七八年前的一個冬天,在北京西單大街的人行道上,看見過一次露天畫展,畫的多是苦難人的頭像:瘦削的麵頰,多皺的前額和嘴角,骨節特大、布滿硬繭的手掌……老遠老遠就望見了他們,在寒風中抖動,像一個個擠在人群中的行人。淡淡的陽光照著畫麵,頭像麵部的皺褶裏落了一層塵土,更加顯得風塵仆仆。畫麵上的人與匆匆來往的行人和觀眾麵麵相覷,仿佛都是熟人。當時我草草地寫了一首《街頭畫展》,現在不知扔到哪裏去了。
夢遊與流亡
“從被得堡到斯德哥爾摩是一段漫長曲折的路程。”這是布羅斯基領受諾貝爾文學獎時說的話。布羅斯基的全部創作與他早年的被流放以及後來的流亡生涯是息息相關的。對他來說,流放與流亡是一個詞。一年前布羅斯基病死在美國,他終於沒有回到俄羅斯。近幾年來我異常喜歡他的詩,他的“黑馬”幾乎成為我夢遊時的坐騎。我甚至懷疑布羅斯基也像我一樣患有夢遊症,至少他的詩患有夢遊症。他的一生遭遇與創作心態(他的詩苦苦地遊弋在自我的精神世界裏)引起我許多的共鳴和深深的感觸。半個多世紀以來,我一直被夢遊症所困擾,整個生命得不到片刻的安寧,幾乎沒有安身立命屬於自己的寸土之地。生理的病痛與精神上的遊牧狀態(我多次提到我的遊牧的民族習性)賦予夢遊一種詩意的誘惑,因此使我活得十分恍惚,也十分狂奮。對我來說,夢遊與流亡也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看成是同一個詞也未嚐不可。如果有一點差別,那就是夢遊較之流亡更為艱苦。我在夢遊中長期流亡,始終沒有從困境中真正走出去。哦,我是個弱者嗎?
大詩的命題,黃河入海口
讀巴金譯魯道夫,洛克爾的《六人·楔子》的境界與氛圍,禁不住讓我想起黃河人海口。作為夢境似的遠景,黃河人海口是一個永恒的大詩題目。我有幸到過黃河人海口,親眼看見黃河人海時的情景,在《空曠在遠方》的長詩裏寫到了我當時的感觸。前幾年,生活在黃河人海口的兩位年輕詩人劉萍與韋錦寄來信和詩,引起我許多的感慨與不安。
兩位年輕人長期生活在那個靜穆的地方,盡管活得自在,卻感到異常的空寂。人海時的黃河看不見上遊中遊時的青春氣韻,也沒有流經峽穀時飛躍的怒濤和野性的呼吼聲,所有這些,人海時全消失了,人海的黃河靜穆得使心靈戰栗和瘋狂。它似乎是一個哲學的境界,缺少世俗的騷動和活力,太莊嚴,在我的心靈之中,儼如一片聖地。用佛家“得大自在”一語形容黃河人海時的神情再恰當不過了。然而,黃河人海口的茫茫地域,由於土質中有許多鹽堿成分,不生喬木,連一棵人身一樣高的樹都望不到,全是密密叢叢的蘆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