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牽孩子的手讓他長大(1 / 3)

在這一章裏,家長要讓孩子真正的長大,要告訴孩子關心的問題,包括孩子朦朧中的愛,神秘的性等生理問題和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孩子要怎麼自救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生命意義的問題,孩子懂得了這一章之後,就真正的長大了,祝願我們的孩子在今後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1. 讓我告訴你小孩是怎麼來的

在台北的街頭公園裏,谘詢師遇見了瑤瑤一家人正在散步。突然,4歲的瑤瑤哭了起來,谘詢師出於職業敏感,走了過去。

“寶貝兒,怎麼了,喲,看看是誰把我們的小公主氣成這個樣子了,來,讓阿姨抱抱。”谘詢師抱過孩子,耐心的安慰著。

旁邊的媽媽看到孩子這樣鬧,火冒三丈,也很委屈的向谘詢師訴說著自己的無奈:“這孩子,最近真是中了邪了,老是問我她是從哪裏來的?我該怎麼回答她呀,她還這麼小,萬一……萬一對這些事都懂了,以後可怎麼辦呢?您說,我這孩子是不是早熟呀?”

谘詢師抱緊了孩子,替孩子擦幹臉上的淚水問道:“寶貝兒,來,和阿姨訴訴苦,讓阿姨看看小寶貝兒遇到什麼難題了,讓阿姨給孩子做個主好嗎?”

瑤瑤抬起頭,看了看谘詢師,覺得這個阿姨挺好的,就小聲說道:“媽咪……媽咪說我是撿來的,我……我怕媽咪不要我了,再去撿一個回來。”

媽媽聽了孩子的話,感到很吃驚:“怎麼會呢?平時我可最疼她了,我說她是撿來的也是沒有辦法呀,我要是告訴孩子她是從我身上生下來的,那她又要問怎麼生的?為什麼會有她,會生她?我該怎麼回答孩子呀?她還這麼小,告訴她合適嗎?”

谘詢師笑了笑,看著孩子問道:“寶貝兒,告訴阿姨,為什麼想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呀?是聽誰說了什麼還是自己想知道呀?”孩子點點頭,說:“是我想知道,我真的是媽咪撿來的嗎?為什麼撿的是我而不是別人?”

這時候,谘詢師知道了原來是孩子長大了,對自己是怎麼來的產生了好奇。但是,瑤瑤的母親由於不知道應該怎麼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無意中就說出了“你是我和爹地在外麵撿來的,不聽話我們就再去撿一個回來,不要你了”本意是想糊弄孩子一下,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家長不用直接麵對孩子的性教育問題,可沒想到孩子卻當了真,以為自己真的是撿回來的,就更想把問題搞清楚。

瑤瑤是個4歲的小女孩,剛剛懂一點事,在求知欲驅使下很自然的會對“我是這麼來到這個世界”等問題感到迷惑不解,會向父母提出各種問題,此時父母應該根據自然現象,簡單明了地回答他們的問題,但不要過分詳細地講述性、生殖等情節,可借助自然現象、童話、寓言故事,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性教育內容穿插其中。家長可以從植物開花結果講起,接著聯係到人的性與生殖。如果講不透,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就會感覺很神秘。想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往往會走別的途徑。

通常的家庭教育會要去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神秘的性”,就是在“性”的問題上不對孩子進行說教。錯誤的以為隻要不告訴孩子,孩子就不知道,這樣就不會出問題。當我們的孩子在向父母提出了有關性的問題之後,父母由於感覺到難以啟齒,就千方百計的回避這個問題。其實父母們真的遇上這樣的問題,隻要調整好心態,不慌張、逃避、隱瞞或指責,當場據實回答。其實,孩子並不是特別注意父母回答的內容,而是在感受父母對自己的發問有所回答,或受到父母的教導時便覺得滿足。因此,對於孩子所提出的問題,即使稍微露骨也不要覺得尷尬,應該坦誠地回答。讓孩子對性不再感覺到神秘,讓孩子知道,“哦,原來我是這麼來的,媽咪為了我付出了這麼多,好好聽媽咪的話。好好愛我的媽咪。”

其實,爸爸媽媽要懂得,神秘的麵紗一旦解開,孩子也就不感覺到有什麼奇怪的了。理解之後,孩子會知道“哦,原來是這麼回事”。但是如果我們一直不告訴孩子,孩子就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想要搞個明白,弄個清楚。結果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往往不高,容易誤入歧途,到了這個時候家長再想起來要教育孩子,恐怕就錯過了最關鍵的一步。給孩子今後的生活帶來影響。

專家答疑:

也許有的父母看到這裏就會產生疑問說道:“孩子問我她是怎麼來的,孩子的問題超過了他的年齡所需,講多了會不會產生副作用?,再說,有關性教育,怎樣才是一個度?”其實孩子一生的命運其實就掌握在父母手裏,孩子的智力發展是有個過程的,每個年齡段所提出的問題都是有差異的,一旦了解,他們就絕不會再刨根問底了。

例如,我們可以這樣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見到麵了以後互相有了好感,相愛後於是就結婚走到了一起。在成家的基礎上,兩人就住在了一起。爸爸很愛媽媽,於是他拿出精子,跟媽媽拿出的卵子結合,在媽媽的肚子裏孕育出一個胚胎,就是你的雛形了。在媽媽和爸爸共同的精心照顧下,這個胚胎在媽媽肚子裏慢慢長大,十個月後就變成了一個小人,然後媽媽就把他生下來,於是就出現了你這個活蹦亂跳的小寶貝兒。

所以,當孩子有一天有了這方麵的疑問時,要順其自然的告訴孩子她是怎麼來的,不要對孩子進行欺騙。要是感到孩子太小,對一些科學知識尚不能理解,可以告訴孩子:“這裏麵還有許多複雜的知識,等你長大學到更多的知識後,就會更加明白了。”類似這樣的回答,既能夠滿足孩子的要求,又能鼓勵孩子的求知欲,是比較合理的。

父母課堂:

作為爸爸媽媽,在遇到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而感到很難回答時,其實是兩個原因決定的,要麼覺得孩子的問題有些不正常,家長回答的怕孩子學壞;要麼就是不想讓孩子對性知識有過多的了解,還想讓孩子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有這兩種情況的時候,家長就要認真的反思了。

1. 父母千萬不要對孩子談“性”色變

讓孩子科學、正確地了解他們應該知道的性知識,是家長應有的職責。當孩子向你問起任何與性相關的問題時,往往也是下了很大決心的,這時家長千萬不要一口回絕,更不要談“性”色變,訓斥孩子“不學好”。否則很可能使孩子的好奇心演變為心理的陰影,為今後的成長設置障礙。

2.父母要盡可能多的了解孩子的心理,讓孩子掌握一些性科學知識。

父母要針對不同孩子的年齡特征,告訴適合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性科學知識,先做到未雨綢繆,讓性在孩子眼中從此不再神秘。讓孩子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爸爸媽媽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從而讓孩子理解父母。

3.聽聽孩子眼中的性是什麼樣子的。

當孩子問到有關“性”的問題時,父母可以這樣問一句:“那你怎麼想的呢?你眼中應該是怎麼一回事?” 父母不要著急教育孩子,讓孩子先回答,聽聽孩子的想法,也是方法之一,因為由此便可以看出孩子對於此類事情的態度與了解的程度。然後在針對孩子有困惑的地方,正確的加以引導,告訴孩子,“性”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效果會更好。

2、有人喜歡你,太好了!

姍姍是父親陪著一起來咖啡廳約見谘詢師的,上國中2年級的她第一眼看上去,有一種甜甜的感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詞句用在這個漂亮女孩的身上特別恰當。透出一種清新自然氣質的姍姍在咖啡廳中一坐,自然也就會吸引許多人的目光,成為這裏的焦點之一。

谘詢師禮節性的和父女二人問了好,心裏猜想:“這麼好的一個女孩,不出意外應該是有了感情的困惑,要好好幫助孩子分析一下,看看孩子有什麼難題”。

還是姍姍父親打破了沉默,很不解的告訴谘詢師說:“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最近孩子做事情總是心不在焉的,動不動就會著急,上火,看上去很憂慮的樣子,一回到家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裏,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在幹什麼?老師還反映她的成績有所下降,問她是不是有心事也不告訴我們,讓我和她媽咪很擔心,還不知道要怎麼辦?”

谘詢師聽了爹地的話,喝了一口咖啡,然後不慌不忙的問姍姍:“寶貝兒,看到爹地媽咪這麼擔心你,你心裏是不是也不好受?遇到了難題為什麼不能告訴我們,讓我們來幫助你,我們都是最愛你的人。要是感覺和爹地不好說,就和阿姨聊聊,阿姨一定為你保密,好嗎?”

姍姍看了看爹地,眼圈紅了起來,她不敢直視爹地的眼睛,就把頭低下,看著手裏的咖啡杯說道:“不知道為什麼,有個同學,他……他給我寫了一封信,說他喜歡我,我……我害怕,我不知道要怎麼辦?阿姨,您能幫我想想要怎麼做嗎?”

爹地一聽這話,反應就很大:“什麼,你收到情書了?誰?是誰呀?看我不找他的老師好好管管他,臭小子才多大,就想早戀,門也沒有!”

谘詢師給他使了個眼色,示意不要再說下去,父親倒也很配合地停止了發飆。谘詢師遞給孩子一張麵紙,問姍姍:“那你心裏麵究竟是怎麼想的,告訴阿姨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