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是這樣的。不過需要補充的是,西方人在此之前為文化一元論,在此之後,其文化觀同樣是一元的,不同的隻是這兩種一元論之內涵。在此之前的一元論,其表現形式主要是歐洲中心主義,即認為世界各民族之文化都將以西方為中心;在此之後的一元論,主要是建立在人類學的基礎上,以各民族文化的經驗事實為依據。因為隨著殖民擴張的深入,人類學得以誕生。人類學有兩種,一種是體質人類學,另一種是文化人類學。文化人類學主要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原始文化。大約從19世紀後半期開始,文化人類學在西方成為一門顯學,而且出現了一些很有影響的學者和研究成果,如摩爾根的《古代社會》、泰勒的《原始文化》、弗雷澤的《金枝》等。這些成果既深入地揭示了人類原始狀態的文化和風俗,又告訴西方人,他們的祖先同現存的落後民族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生活在同一社會發展水平和相似的精神狀態之中。
問:請您具體談談,為何人類的原始文化是一元的?
答:人是文化的動物。千百年來,學者對人的定義多矣,如“人是會製造工具的動物”、“人是會思想的動物”、“人是政治的動物”、“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合”等等。但是從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看,這樣一些定義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因為動物界同樣存在能夠製造工具、會思維、有組織之現象。倒是德國哲學家卡西爾對人的定義,即“人是符號的動物”,能夠成立。所謂“符號的動物”,也就是“文化的動物”的意思。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不在於人會思維,有組織,會製造工具,而在於人有文化,而動物則處在無文化的狀態之中。
在這裏,我們必須回答這麼一個問題,即在自然界,為什麼隻有人這種動物擁有文化?對此,以往學界的通常解釋是,由於自然環境的變化,人類學會直立行走,手被解放出來,由是思維也跟著發達起來,從而具有了創造工具和創造語言之能力。我不否認這一解釋,但又覺得這一解釋很不圓通。我倒覺得希臘神話的解釋,或許更有說服力。按照希臘神話的說法,人類和其他動物都是普羅米修斯創造的。普羅米修斯完成這一工作之後,便把他的造物交給他的弟弟去武裝,即教給它們各種適應自然的手段。而當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將所有的手段都教授完了之後,才發現沒有傳授給人類任何東西。普羅米修斯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生氣,因為在所有的造物中,人類是他最為喜愛的。為了人類的生存,他從宙斯那裏偷來神火,還教會了人類各種技藝。悲劇詩人埃斯庫路斯的作品《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曾這樣寫道:
(普羅米修斯說)且聽人類所受的苦難,且聽他們先前多麼愚蠢,我怎樣使他們變得聰明,使他們有了智慧。我說這話,並不是責備人類忘恩負義,隻不過表明一下我厚賜他們的那番好意罷了。他們先前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好像夢中的形影,一生作事七顛八倒;不知道建築向陽的磚屋,不知道用木材蓋屋頂,而是像一群小螞蟻,住在地底下不見陽光的洞穴裏。他們不知道憑可靠的征象來認識冬日、開花的春季和結果的夏天;做事全沒個準則;後來,我才教他們觀察星象的不易辨認的升沉。我為他們發明了數學,最高的科學,還創造了字母的組合來記載一切的事,那是工藝的主婦,文藝的母親。我最先把野獸駕在軛下,給他們搭上護肩和馱鞍,使他們替凡人擔任最重的勞動;我更把馬兒駕在車前,使他們服從韁繩,成為富貴豪華的排場。那為水手們製造有麻布翅膀的來航海的也正是我,而不是別的神祗。
這裏雖是神話,是虛構,但卻曲折地反映了人類文化起源的動因。確切說即是:在動物界,人類適應自然的能力最差,最沒有能力抵禦其他野獸的攻擊。而且由於沒有厚的皮毛,亦不耐冬寒夏暑之苦。正是由於這一弱勢,人類發明了各種技藝,創造了文化。也可以說,文化對於原始的人類來說,乃是為了彌補他們生理上的不足,使他們能夠得以生存。他們學會製造工具,發明弓箭和發明火等等,其實質都是為了生存。如果他們力大如牛,凶猛如虎,敏捷如猴,有角有利爪有厚厚的皮毛,他們是絕不會有文化的。
問:您的這一看法雖為新穎,但卻可以理解,而且也是可以說得通的。但問題是,為何世界各地的原始人,他們沒有交往,但其所創造的文化卻大體上是一致的呢?
答:文化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人類為了解決自身的問題。亦可說,文化因問題而生,亦因問題而體現自身的形貌。原始人類所欲解決的問題即他們同自然界的關係問題。由於問題的同一,所以他們創造的文化也大體上是同一的。比如說,在世界各地都發現有原始人使用過的石器。為什麼原始人會用石頭作工具?原因就在於他們為了生存,需要砸碎堅果,挖掘植物根塊,砍削樹木作工具,或者射殺野獸,而石器工具不僅材料易得,而且製作也十分簡單,適合他們當時的技術水平。
問:文化分器物、製度、觀念三個層麵。這不僅體現於文明社會,原始時代亦為如此。您說為了解決生存問題,解決人同自然的關係問題,原始人發明了文化,且由於問題的同一而決定了他們所創造的文化也是同一的。我覺得此種解釋用於器物文化的層麵,是可以接受的。但問題是,原始人除了器物文化,同樣也是有製度文化和觀念文化的。而且相比較,或許後麵兩個層麵的文化更為重要。當年西方的殖民者深入各地的原始部落,最令他們震驚和不解的,並不是由於這些原始部落在器物層麵上的文化落後,而是因為製度的離奇和觀念文化的怪誕。如果說為了適應自然這一目的的同一而決定了原始人具有相同的文化,那麼又如何從製度和觀念兩個層麵去說明這一關係呢?
答:的確,原始文化的一元性不僅僅體現於器物文化,其製度和觀念兩個層麵的文化同樣是一元的。就製度而言,原始人的社會組織大多經過從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聯盟的發展過程,不論何種階段,氏族都是最基本的單位。就觀念而言,原始人都相信萬物有靈,相信巫術的力量,且都有圖騰崇拜的習俗等等。在我看來,這兩個層麵的文化之所以也是一元的,同樣跟原始人為了適應自然這一基本目的緊密相關。
先說製度層麵。原始人為了能夠生存,必須群居,必須結成一個共同體。共同體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一般在五十人至一百人之間。因為如果人數太少,便無法抵禦野獸的攻擊,亦不利於獲取食物,特別是無法狩獵;如果人數太多,則又會因食物供應不足而處於饑餓狀態。但是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適應自然的能力增強,氏族聯合為部落或部落聯盟。共同體的擴大,戰爭變得越來越重要,於是出現了三個層次的權力機構,即部落首領、長老議事會、公民大會。公民大會為部落全體成年男子所組成,長老議事會由各氏族的長老組成。名義上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但部落中的大小事務的決斷權皆在長老議事會。這樣的社會組織形式和權力部門的設置,因為直接同原始人的生存狀態有關,由當時的技術水平所決定,所以在世界各地大體上呈相同的形貌。
再說觀念層麵。在原始時代,世界各地的初民都有萬物有靈的觀念,有圖騰崇拜、生殖崇拜,巫風盛行。雖然這裏麵有些細節上的差異,如有的部落以虎為圖騰,有的部落以鷹為圖騰,還有的以別的動、植物為圖騰,但就圖騰崇拜這一現象而言則是共同的。而且我們今日所談的原始文化,主要的是觀念文化,亦即人們常說的原始宗教。換句話說,初民文化的同一也就是原始宗教的同一。
問題是,散居世界各地的原始人,宗教信仰怎麼會是同一的呢?按照我的理解,原因是,在大自然界,人類是極其軟弱的。正因為其軟弱,他們才有了文化,會製造工具,手腳有了分工,大腦亦由之而發達起來。這就是思維的起源史。而人類一旦有了思維,一方麵使他們變得強大起來,並且漸漸地與其他動物拉開距離;另一方麵思維使他們有了自我意識(人類整體意義上的自我意識,也可簡稱為“類意識”),意識到自己的軟弱與渺小。在生物界,其他所有的動物都是貼近地麵的,惟有人類能夠直立行走。這一區別的意義在於:其他動物的視域都是很小的,隻能看到眼前的事物,而且隻能是地麵上的東西;而人類則不同,他們不僅視域廣大,比其他動物看得遠,而且可以看到天上的東西。視域的大小直接決定著視者的精神狀態。其他動物視域狹小,因而它們不會覺得自己的渺小,而且也沒有此種意識的能力;而人類由於視域寬廣,所看到的東西多,很易於拿萬事萬物同自己作比較,所以也就易於產生悲觀心理,覺得自己渺小和無助,覺得自己微不足道。
但是,由於人類已經同其他動物拉開了距離,有了思維的能力,所以他們既感到自己的渺小,同時又想克服自己的此種不足。惟一的辦法便是借助於某種外在的力量,使自己同大自然融為一體。這是人類信仰神靈世界的原初動因,其目的仍是為了適應自然,為了生存。又由於解決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乃是初民共同的需要,故世界各地的原始人都有著相同的觀念文化。
問:關於原始文化的一元性,我們已經作了詳細的討論,下麵我們轉到文明社會來吧,即討論為何一到了文明社會,文化會由一元而轉為多元。
答:談文明社會文化的多元,首先必須申明兩點:第一,文明的起點在哪裏?或者說,人類從何時起,算是進入了文明社會?第二,在文明社會,文化的一元與多元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們曾經作過討論。我將文化的一元與多元作共時性與曆時性兩個維度來看待,其意義也就在這裏。從文化共時性的維度看,在文明社會,文化既是一元的,又是多元的。或者反過來說,既是多元的,又是一元的。言其多元,是因為各文明民族在數千年的曆史進程中,的確呈現為不同的文化形相;言其一元,乃是因為,盡管有此多元的現象,但人類在一些基本的思想取向、道德觀念方麵則是一致的。而這也就是我們前麵所說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至於第一個問題,即文明起源於何時的問題,我們這裏姑且不談,以後還會詳細討論的。
問:在您近年的著述中,曾有“一個問題”和“三個問題”之說法,能否請您就此詳細談談。
答:這是我對人類早期社會之文化的一元與多元問題的一個基本觀點。在《中國文明史》中,我曾是這樣表述的:
為什麼在原始時代各地區的文化是一元的,而到了文明社會會出現差異?原因是:
第一,原始人知識單純,其對自然萬物的認識通靈直透,盡管不甚真切,但卻沒有多少曲折,更少理論糾纏。文明人則不同。他們不僅需要認識自然,更需要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即是說,文明人需要麵對自然、社會、人生三個世界。而原始人隻需麵對自然一個世界。麵對三個世界的文明人,必須創立起三種文化係統,或曰三種智慧。三種智慧意味著人們文化創造行為的三方麵投入。投入的多寡與怎樣投入,直接決定著文明人所創造的曆史呈現出明顯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