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近代的西方啟蒙運動是一個內涵極其寬泛的曆史概念,絕非僅僅限於18世紀的法蘭西。從時間上說,它是從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時代開始的,延續三四個世紀之久;從空間上說,除法國外,其他的西歐國家同樣產生了眾多的啟蒙思想家,同樣經過了啟蒙運動。比方說,在法國啟蒙運動之前,蘇格蘭就有過一場很值得重視的啟蒙運動。
因之,我們談西方啟蒙運動的積極意義,不能僅僅局限於18世紀的法蘭西,而是要將當時西歐各國的啟蒙思想作為考察對象。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必須跳出權力話語為我們所劃定的思維圈子,不被權力話語所誤導。如果做到了這兩點,我們再來看西方啟蒙運動的積極意義,才可看得更為清楚,亦才可辨別哪些思想家的學說是真正的啟蒙,哪些思想家的學說把人們引向進一步的愚昧。
問:您還是沒有正麵回答我的問題。
答:如果要我很具體地回答您的問題,我想,大致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麵。
第一,盡管在這場波濤壯闊的思想文化運動中,泥沙俱下,有支派,甚至有逆流,但其總的趨勢則是健康的,代表的是一種先進文化,即資本主義文化。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有這樣一段話:“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麵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麵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這裏所說的“精神的生產”指的就是資本主義的精神文化。我們原來談論過,資本主義絕不僅僅是一種生產方式,一種經濟形式,而是一種文化形態、社會形態、曆史形態。它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三方麵是成結構性的,三者都是與時俱進。如果說它的原始積累、海外掠奪、工業革命等等是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物質文明的話,那麼它的思想啟蒙運動則是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精神文化。這二者互為依存,相伴相隨。
第二,盡管這場思想文化運動伴隨著雜音,即夾雜著政治極權主義的思想成分,但其主流則是對自由、民主和平等的頌揚,而且事實上也促進了西方社會民主自由之政治的形成。
第三,它極有效地培養了西方人的現代意識。我們現在喜歡談“現代性”。那麼何謂“現代性”,怎樣才能進入“現代性”的社會?顯然,物質文明的發達不是“現代性”的標誌。“現代性”首先的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是觀念的現代性。而現代性的觀念,比如自由、個性、民主、人權等等,都是西方啟蒙運動首先提出來的,且被現代世界普遍接受。而且,自從有了這些現代性的觀念之後,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是非觀和價值觀。比方說,在傳統社會,人們認為等級製是合理的,而現代社會則認為人人必須平等。為什麼會有這樣根本性的變化?究其根由,便是來自西方的啟蒙運動。盡管在西方社會,此種觀念根植於基督教。
問:您認為西方人的自由、民主、人權、個性等觀念已被現代世界普遍接受,我看不盡然。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就很少有將其當作是非標準的。
答:這隻不過是一些個例,也可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特色”,並不能以之而否定當今世界的基本趨勢。在中國,之所以會是“春風不度玉門關”,原因盡管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乃是我們這一個世紀以來的思想啟蒙沒有到位,把一種前現代的價值視為理想價值。
問:您認為西方的啟蒙運動是一把雙刃劍,同樣有弊端。那麼它的弊端又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麵呢?
答:概括起來,大致為如下三個方麵:
一、過分地張揚科學理性,過分地相信人對世界的認識能力,同時對科學技術的負麵意義缺乏認識,從而導致科學主義的過分膨脹,既傷害了人文世界,又損害了人同自然的和諧關係,進而導致今日的生態失衡和環境惡化。人是自然之子,大地之子。這一基本屬性就決定了,人的任何一項科技成果,隻要超出人的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是作繭自縛。而在啟蒙時代,西方的學者不明白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以為對自然的認識越深入越好,對自然的索取越多越好。結果怎樣呢?結果是,對自然認識越深入,索取越多,人的處境越糟。
二、啟蒙思想家大多都有無神論的傾向,不同的隻是程度。就當時的曆史背景而言,無神論固然是進步的。但是如果超出當時的曆史背景,其意義就很難說了。這個世界上本無上帝。至少,有無上帝這一問題,人類沒法回答。他們既不能斷言無上帝,也不能斷言有上帝。因為,這樣的問題是他們的認識能力所不及的。然而,他們又為何信上帝呢?而且還是那樣的虔誠。這是因為,上帝這一觀念可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可以起到他們自己力所不及的作用。關於這一點,我在《西方文化概念》中有較為詳細的論述。而啟蒙思想家或深受啟蒙運動之影響的思想人物,不分青紅皂白,不考慮上帝這一觀念的正麵價值,一味地揭露和批判。結果是,人們的信仰普遍發生危機,社會秩序亦因上帝的不在場而混亂。特別是,由於上帝被否定,許多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紛紛爬到上帝的位置上,從而給人類造成諸多災難。
三、啟蒙思想家崇拜理性,崇拜決定論。此種哲學思潮見之於社會曆史領域,便是國家主義或政治極權主義之觀念形態。近代西方在政治領域,有兩種思潮在同時湧動,一種是自由主義思潮,另一種是極權主義思潮。而且這兩種思潮都是啟蒙運動的題中之義。西方諸國在政治實踐方麵,大體上是承襲了自由主義傳統,美國最為典型。而興起於西方近代的極權主義思潮,雖然在西方沒有結出多少果子(盡管也有,如雅各賓專政),但在20世紀的非西歐世界,幾乎是遍地開花,毒果累累。
問:近年人們談西方的學術思想傳統,喜歡將英美和歐洲大陸分開來談,認為英美的經驗主義開創了自由民主社會,德法等大陸國家的思想傳統則是現代極權主義的思想淵源。您是否同意此種看法?
答:從大體上看,應該是這樣的。但這又不是絕對的,不可簡單視之。比如牛頓是英國人,但其科學思想對大陸的理性主義哲學影響極為深刻。又如托克維爾、貢斯當,還有法國革命之前的孟德斯鳩,雖然都是法國人,但其思想對自由的捍衛,卻是非常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