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建築

敦煌石窟是集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性佛教藝術寶庫。建築是石窟藝術的主體。莫高窟的建築藝術可分為窟形、窟簷、古塔、建築畫四個部分。

一、窟形莫高窟現存492個洞窟的形製,並非千篇一律。由於曆史時期不同,開鑿洞窟的形製也各有不同。其主要形製有:中心塔柱式、禪定式、覆鬥式、背屏式、穹窿式、涅槃窟、大佛窟和影窟等。

二、窟簷是指修建在洞窟前麵的“遮蔽性”建築,多為木結構,上繪彩畫。據記載,莫高窟當初開鑿時,所有的洞窟都有窟簷,層層疊疊,巍峨壯觀。到了明清之際,由於自然和人為的破壞,大多塌毀了。現在,唐宋時期的窟簷僅存五座。

三、古塔塔是從印度傳人中國的佛教建築,是貯藏佛舍利(骨灰)、佛像、佛經的高大多層樓閣。佛塔多種多樣,大小高低形製各異。莫高窟現存的古塔多為墓塔。隻有慈氏塔和成城灣的蓮花塔是紀念性的佛塔。

四、建築畫

敦煌壁畫中的建築畫數量令人驚歎,據專家估算,將近萬座之多。其中數量最多、麵積最大的是經變畫和故事畫中所繪製的建築畫。經變畫中描繪的佛國天堂建築,雄偉高大,壯麗豪華,多為宮殿樓閣,花亭水榭,勾欄碧池,寺院塔林。這實際上是人間帝王宮殿、宗教殿堂的模寫。故事畫中的世俗人間建築,種類眾多,如莊園、民房、客棧、酒店、城池、驛站、監獄、墳墓等等,無所不有,實際就是當時的民間建築。另外,還畫有外國的一些建築。

敦煌石窟所保存的古代建築,形製眾多,內容豐富,保存完好,是研究古代建築史極其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