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往開來的節度使——曹議金(1 / 1)

繼往開來的節度使——曹議金

曹議金,祖籍毫州(今安徽毫縣)。先祖因任官沙州而留居敦煌,遂成敦煌世家豪族。他任歸義軍節度使之後,繼承張議潮開創的基業,對開發河西走廊,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唐昭宗乾寧元年至後梁太祖開平元年(公元894~907年),張議潮之孫張承奉繼索勳之後,擔任大唐河西道歸義軍節度使。此間,曹議金任歸義軍沙州長史。公元905年,張承奉聞朱溫篡唐建梁,以“白雀之瑞”為借口,在沙州自立為“金山白衣天子”,號“西漢金山國”(又稱敦煌國)。分封宰相大臣,以示與朱梁對立,企圖稱雄割據。曹議金仍任沙州長史之職。金山國初建,為了達到“徒五涼之中興,擁八州之聖地”的目的,曾和鄰邦甘州回鶻進行過三次大的戰爭。最後一次金山國敗北,回鶻兵臨城下圍攻,張承奉隻好屈辱求和,與回鶻結為“父子之國”。從此,金山國一蹶不振,國勢衰微。後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張承奉憂鬱而卒。張氏後嗣乏人,於是州人公推曹議金為帥,執掌了瓜沙政權。

曹議金代張氏執掌瓜沙軍政大權後,中原正處在群雄割據、軍閥混戰的局麵。當時的瓜沙政權,東有甘州回鶻威脅,西有於闐虎視,處在夾擊之中。曹議金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吸取張承奉割地稱王、與回鶻為敵的教訓,為瓜沙二州昌盛,製定實施了以下策略:

其一,除去“金山國”帝號,恢複節度使舊稱,自稱歸義軍節度使兵馬留後,奉中原為正朔。之後,後唐朝廷授曹議金為歸義軍節度使、沙州刺史、檢校司空,使其政權合法化。

其二,確立與鄰國的友好關係,對近鄰采取修好政策。東結回鶻,娶甘州可汗女為夫人,又嫁女給回鶻可漢為妻。西和於闐,嫁女給於闐王李聖天為後。這樣,與甘州、於闐關係密切,往來不斷。加強了民族團結,保證了邊疆的安定。

其三,利用世家豪族,加強內部統治。曹氏家族和累世簪纓的世家豪族,如敦煌的索、陰、翟、張,瓜州的慕容氏等,都有聯姻親戚關係。這些地位顯赫、聲勢極隆的瓜沙諸大姓,互相聯姻,形成了盤根錯節、榮辱與共的地方勢力,對曹氏政權的鞏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四,內修政治,恢複生產,重視農牧業。由於沒有戰爭,局勢穩定,生產恢複,經濟迅速發展,使老百姓安居樂業。如後唐長興元年(公元930年),曹議金一次向朝廷“獻馬匹四百七十五匹,玉一塊”。如果當時農牧業不發達,曹議金不可能朝貢這麼多的馬匹。

其五,大造寺窟,利用宗教,維護其統治。曹氏家族一門信佛。在他們統治瓜沙時期,曾在敦煌莫高窟和榆林窟。大肆開窟造像。莫高窟現存最大的洞窟是曹議金統治時期開造的,如第窟、第100窟、第108窟等。

後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曹議金卒,諡號太師。歸義軍節度使由其子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等先後繼任,共傳五世,約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