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中的考古學家——斯坦因(1 / 1)

探險中的考古學家——斯坦因

斯坦因1862年生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猶太教徒,可是為了兒子的前程,卻讓他專門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他們認為,接受基督教的洗禮是開啟猶太居住區之門的鑰匙,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兒子開辟自由之路。後來的事實完全證明,他們精心的選擇的確很有遠見,這對斯坦因的一生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斯坦因10歲時就被送到德國上學,在學校裏學會了德語、英語,還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後來他在萊比錫和維也納上大學時又學會了梵文和波斯語,21歲時取得了大學博士學位。由此可見,他在學生時代就已表現出非凡的才華。

歲時他獨身一人來到印度、克什米爾地區,從此開始探險、測繪和考古事業。他是以一個地理學家為開端,進而成一名世人注目的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從現在看來,他在探險中的發現和考古方麵的貢獻,要比他在地理方麵的貢獻大得多。

他對事業的追求是十分執著的。隻要是他認定要去做的事,無論有多麼大的困難,遇到多少艱難險阻,他都不會因此而放棄。為了追求事業的成功,他終身沒有結婚,把畢生精力全部投入到他所熱愛和追求的考古探險事業上。

斯坦因把一生中最好的年華都花在了亞洲腹地的探險考古活動中。第一次是1900年5月至1901年7月;第二次是1906年月20日至1908年11月13日;第三次從1913年開始,至1916年結束。在這三次探險活動中,可以說他是冒著生命的危險,經曆了千辛萬苦,闖過一道道艱難險阻。他曾穿過帕米爾喀喇昆侖冰雪覆蓋的山穀,跋涉在風沙迷漫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他走過這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實乃人生一大壯舉。但他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為此感到極大的滿足和自信。由於他在探險中有著驚人的發現,並獲取大量的珍貴資料,深受英國政府的讚賞。被英女王授予爵士勳號,牛津和劍橋大學贈以名譽博士學位。更使他受感動的是被接受為維多利亞女王的臣民。

雖然斯坦因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他這種隻顧事業而不分國界隨心所欲的探險考古活動,侵犯了中國人民的利益,傷害了中國人的感情。

斯坦因第一次來敦煌是1907年3月。這是他第二次中亞腹地探險活動。當時,他不僅在莫高窟看到了精美的壁畫和彩塑,而且采用各種手段,尤以“唐僧之徒”為名,騙取道士王圓篆的信任,以極少的白銀,從王道士手中換取了大量的寫經、文書和藝術品。當他離開莫高窟時,僅經卷文書裝滿了24箱子,精美的絹畫和刺繡藝術品等文物又裝了5大箱。後經清理,卷文完整的有件,殘缺的6000件,還有一大批其它文物。斯坦因第二次來敦煌時,又以500兩白銀的捐獻,從王圓篆手中換去570部漢文寫卷。這些卷子是王圓篆專門收集的,均為完整的長卷,價值極高,但又被斯坦因卷運到了英國。

大量的敦煌經卷運到英國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並掀起了“敦煌學”熱潮。從此,敦煌這個偏僻小鎮更是名震中外,迎來了她的再度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