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情緒的具體表現有很多種。有的在策劃方案時說得天花亂墜,而到了實踐時卻想方設法壓縮日程和活動;有的在選擇實踐地點時偏好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城市,而不願意選擇西部農村等貧困地區;有的則在實踐調研時敷衍了事,而在總結報告中肆意編造。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認為,從宏觀上,各高校需要引導大學生用真情,把對農村、對基層的真摯情感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以謙虛的態度向人民學習,以奉獻的精神向社會學習;要引導大學生重實效,堅持理論聯係實際,沉下心、俯下身,觸摸每一寸土地的溫度,把好事做實,把實事做好,真正做到自身受鍛煉,群眾得實惠;要引導大學生長堅持,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徑就近、就便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牢固的愛國主義情感,正確認識基層農村特別是西部和艱苦邊遠地區廣闊的發展前景,把個人追求同國家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逐步樹立起在基層建功立業的宏偉誌向。

三長效舉措難成自覺意識

一般而言,由高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是比較集中的,內容和資源上也有所局限。因此,為了將社會實踐的成果落到實處,就有必要建立長效舉措,引導大學生在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同時,也能抓住平時的機會參與各類貼近社會現實的實踐活動,特別是要重視社會觀察的作用,時刻加深對社會現實的理解,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歸納起來,社會實踐長效舉措中最典型的莫過於高校和地方、企業開展合作共建,根據產、學、研相結合的需要,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然而,長效舉措的出台並不能徹底解決社會實踐短期化的弊端,雖然這些舉措對於大學生形成長期實踐的自覺意識有一定的作用,但實證調研發現,還遠遠不夠,仍有待於大力加強。事實上,長效舉措本身亦缺乏合適的激勵機製和考評機製,更多的還是要通過大學生的主觀意識來起作用。以眾多長效舉措中比較普遍的社會實踐基地為例,誠然,實踐基地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能極大地提高社會實踐的育人效果,但在通常情況下,一方麵,分散的社會實踐活動由於種種限製,往往使有些具有重要意義的活動項目得不到及時的推廣和應用;另一方麵,有些活動項目雖一時可以使校地雙方保持聯係,但一旦項目完成,校地雙方之間的聯係也隨之相應減少甚至中斷,大學生參與基地實踐活動基本還是要依托學校的統籌安排;同時,實踐基地本身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也存在認識和管理上的諸多問題,需要與學校和學生進行協調,導致在實際操作中的長效性下往往又缺乏連續性。推而廣之,這是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長效機製建設中必須要關注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