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文獻資料(3)(2 / 3)

△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經濟研究所許滌新負責,1978年完成)

社會主義的生產、流通和分配問題——讀《資本論》筆記(經濟研究所許滌新負責,1978年完成)

大寨經驗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研究所吳敬璉、沙吉才、王鳳林、劉文璞編寫,1978年完成)

大慶紅旗(經濟研究所孫尚清、周淑蓮、李澤中、吳鼎成編寫,1978年完成)

大慶管理學(經濟研究所陸斐文、劉其昌、韓岫嵐編寫,1978年完成)

中國社會主義國營工業企業管理(經濟研究所陸斐文負責組織協作,1980年完成)

△論社會主義法製(法學研究所韓幽桐負責,1980年完成)

(三)中國曆史的研究

△五四運動(近代史研究所負責,1979年完成)

△魯迅傳(文學研究所唐弢負責,1980年完成上冊)

△中國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從井岡山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法學研究所、經濟研究所分別撰寫,1980年完成)

△中國近代史(近代史研究所劉大年負責,1978年完成第一卷,第二、三卷1979年完成)

△中國近代經濟史綱(1840—1895年部分)(經濟研究所嚴中平負責,1980年完成)

△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經濟研究所許滌新負責,今年完成第一卷初稿,1980年完成)

帝國主義侵華史(近代史研究所丁名楠負責,1981年完成)

沙俄侵華史(近代史研究所餘繩武負責,1978年完成第三卷初稿,全書1981年完成)

中國通史(多卷本,近代史研究所蔡美彪負責,1978年第七、八冊定稿付印,第九、十冊完成初稿)

中國史稿(多卷本,郭沫若主編,曆史研究所負責,1978年完成第二、三、四、五冊)

中華民國史(近代史研究所李新主編,1978年完成第一編初稿)

中國民族關係史(民族研究所翁獨健負責,3—8年完成)

中國哲學簡史(曆史研究所侯外廬主編,1978年完成)

中國哲學史(多卷本,任繼愈主編,今年完成第一卷,1983年完成)

中國文學史(多卷本,按古代文學史、近代文學史、現代文學史、當代文學史、少數民族文學史幾個部分分別寫出,由餘冠英、唐弢、毛星、賈芝、朱寨等負責,1985年完成)

中國佛教史(多卷本,任繼愈主編,世界宗教研究所負責,今年完成第一卷,1983年完成)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與研究(考古研究所負責,1978年完成初稿,1979年定稿交付出版)

殷墟五號墓發掘報告(考古研究所負責,1978年完成)

元大都發掘報告(考古研究所負責,1978年完成初稿)

△中國少數民族的原始社會(民族研究所負責,1979年前先完成《西藏東南部的“古代社會”》和《薩滿教研究》)

△中國少數民族的農奴製(民族研究所負責,1980年先完成《西藏莊園製》)

(四)外國現狀和曆史的研究

△現代帝國主義(經濟問題部分)(世界經濟研究所負責,1982年完成)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世界曆史研究所負責,1985年完成)

美國簡明史(世界曆史研究所黃紹湘改寫,1978年完成)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簡編(哲學研究所林利、杜任之負責,1981年完成)

△世界哲學史(多卷本,哲學研究所陳元暉、汝信等負責組織協作,1985年完成)

法國文學史(外國文學研究所柳鳴九等負責,1979年完成)

美國文學簡史(外國文學研究所董衡巽等負責,1979年完成)

蘇聯文學史(外國文學研究所葉水夫負責,1979年完成)

(五)編寫有關學科的基本著作

△道德學說(哲學研究所李奇負責,3—5年完成)

△商業經濟學(經濟研究所負責,1980年完成)美學(文學研究所蔡儀編寫,1980年完成上冊)文學概論(文學研究所蔡儀、王燎熒負責,1978年完成)

現代漢語語法(語言研究所呂叔湘主編,1985年完成)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概況(民族研究所語言室負責,1985年完成)

△宗教與馬克思主義的宗教政策(世界宗教研究所負責,1985年完成)

(六)編寫工具書、資料書

哲學詞典(哲學研究所孫耕夫負責,3—5年完成)政治經濟學簡明詞典(經濟研究所許滌新負責組織協作,1979年完成)

法學詞典(法學研究所王瑉燦等負責,1979年完成)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編,曆史研究所負責,1978年完成)

殷周金文合集(考古研究所負責,1985年完成)

中國地震曆史資料彙編(黎澍負責,1979年完成)

關於社會科學研究的規劃

(一九七八年九月十三日)

胡喬木

社會科學發展規劃應該達到什麼目標?

首先,列入規劃的課題,它的研究成果,應該對最重要的社會科學的理論問題、現實問題,作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答複,包括哲學、政治、經濟、法學、曆史、世界的曆史和現狀、文學、語言、教育學、民族問題、宗教問題,等等。這是原則的說法,具體的規劃主要是根據我們的需要和力量,看看哪些問題要首先作為重要課題和項目組織力量進行研究。這個問題是這次會議注意和討論的中心,現在不多解釋。

其次,列入規劃的課題應該要求對世界學術作出我們中國社會科學工作者特有的貢獻。社會科學研究的課題,有一部分是各國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的課題,有一部分課題則是隻有中國人才能作得好的。這一類課題如果我們不去研究,或者拿不出研究成果,那麼,就會像毛主席說的那樣,在學術領域要開除我們的球籍了。拿曆史學來說,我們有三四千年的曆史,又是多民族的國家,曆史上與亞洲東部鄰邦有種種交往。國內各民族之間也有豐富、複雜的關係。從古代到現代,我國的農民戰爭在世界上規模最大、曆史最久。特別是近代現代我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鬥爭,更具有自己的特色,積累了最寶貴的經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在近三十年來也有許多偉大的發展。認真研究這些課題,我們就可以在世界學術工作中作出特有的貢獻。此外,我們對於鄰近的關係密切的國家,對於第三世界,也有條件可以進行充分的科學的研究。我們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時間很長,比起其他一些國家來,也可以對帝國主義的侵略進行更多的研究。

第三,規劃應該包括編寫出一套社會科學的基本教材。這是教育戰線非常迫切的任務。

第四,規劃應該包括編寫出社會科學各種基本的工具書。這個工作不做,社會科學的研究就很難發展。

第五,規劃應該把社會科學研究的空白,在最近期間填補起來。近十多年來,由於林彪、“四人幫”的幹擾破壞,我國的社會科學研究工作幾乎完全停止了,而同一時期,世界上社會科學研究卻有了新的發展,建立和發展了許多新的學科、部門。我們應該努力了解、研究、介紹世界社會科學研究的新發展,采取必要步驟把我們的空白填補起來。

第六,規劃應該提出最近幾年內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對於國內情況的基本調查。當然對國外也要做調查。過去做過一些調查,還說不上是完整的。最有成績的是少數民族問題的調查,但是調查的資料也沒有整理出來。各省的曆史、地理、經濟等基本情況,都需要作出完整的調查。有的省過去就比較重視這項工作。希望各省都能把這項工作抓起來。

第七,規劃應該包括社會科學隊伍和領導的整頓問題。社會科學的隊伍應該怎麼組織,怎麼整頓,怎麼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怎麼培養新生力量,怎麼提高現有隊伍的工作質量和研究水平,怎麼進行工作才能保證研究人員有5/6的時間用於研究,並且使所有工作人員都能發揮不斷創造出新的成果、新的水平的積極性,這些方麵的經驗要好好總結,以便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第八,規劃應該包括社會科學隊伍的培養問題。這一方麵是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和高等教育規劃中共同的內容。

第九,要做好社會科學的普及工作。

第十,要做好社會科學的國內國外的資料工作、情報工作、翻譯工作,翻譯工作要包括外文譯漢文、漢文譯外文兩個方麵,適應學術交流的迫切需要。同時還要加強全國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技術裝備,盡可能用新的技術把我們的工作裝備起來。

此外,在製訂規劃中還要處理好一些問題。

作規劃時,對於研究的課題、項目,要實事求是,適當安排,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做到的。不然,提出很大規劃,不能落實,無法實現,徒然浪費時間和人力,不能早出成果和人才。

作規劃時,首先要考慮到一些最重要的力求完成的題目。比如編寫各種各樣的通史、通論,多卷本的著作,應該有這樣的雄心壯誌。但是也要考慮到我們現在有多大的力量,能實現到多大程度,應該從做些什麼樣的準備工作著手,穩步前進,不要說空話。我們需要全麵的大部頭著作,也需要專題研究方麵的著作。要注意到熱門,也要注意到冷門。社會科學的傑出著作不一定隻能在大題目中出現。周揚同誌說得對,好多傑出的著作並不是規劃出來的。有些學者做了一件有意義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好,而我們了解得很少,這種情況完全會有的。有的題目大家認為不大重要,都不注意,有的同誌卻下了苦功夫,甘於寂寞,“不求聞達於諸堡”,結果做出了成績。不能設想規劃能夠把所有最好的著作都包括在內。最重要的還在於作規劃時,對於我們的研究力量要有深入的了解,要清楚了解各個門類、各個領域學者的情況,了解哪個門類力量較強,誰有什麼研究專長。如果不了解情況,對有的學者的工作不給予支持,甚至打擊,使得他的工作不能夠完成,那就犯了嚴重的錯誤。

我們在學術工作中,一定要提倡和貫徹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這裏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要盡可能地減少重複勞動。重複勞動並不是百花齊放。科學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我們自己直接去研究,直接深入到研究的對象,做一種創造性的工作,這樣才能夠有所前進,有所創新。在這一點上,社會科學同自然科學是一樣的。把別人研究過的工作,重複研究一遍,那是毫無意義的。因此,我們要求每項研究都有獨到的見解,有獨特的方法,有特殊的貢獻。當然,我們也需要做一些編纂工作,通俗化的工作,其中創造的成分可能少些。可是,就是對於這些工作,也要有所創造。否則,我寫一本小冊子,你也寫一本小冊子,今年小冊子寫這些題目,明年也還是這些題目,十年以後把這些小冊子放在一起,內容重複,都停止在一個水平上,沒有什麼新意,沒有什麼突破,這樣對於人民有什麼幫助呢?比如全國都來研究魯迅,如果隻是重複別人已經作過的工作,沒有通過搜集大量的資料,對魯迅的工作、思想、生活、著作等,進行非常突出地真正獨創性地研究,遠遠超過前人的水平,這種工作,如果到處都做,不僅浪費了人力、時間,而且也浪費了現在還很缺乏的紙張和印刷力量。因此,在這些方麵,就要有統一的領導,要有適當的分工,也要允許有相當的自由。不然就會強迫一些人做他們所不能做的事,而不讓他們去做那些他們能做而且能做好的事。

我們的規劃工作已經做了相當時間了,做了許多工作,但不可能是全麵的。我們對世界的社會科學研究情況了解很少,對全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情況了解也不多,對於已有的著作沒有好好研究過,對於各門專家學者的具體情況,個人專長,過去研究的進展情況,對於這種研究的評價,以至他們的健康狀況、工作條件、有無助手,等等,都了解不夠。這種狀況要改變,但又不是短時間能夠有很大改變的,因此,短時間內不可能拿出一個完善的規劃來。現有的規劃有缺點,但是用不著一遍又一遍地討論修改,在這上麵消磨過多的時間。在實踐的過程中,某些(不是一切)不完善的地方會自然得到改正。總之,不要在程序性工作上占太多的時間,以致影響實質性工作的開展。

一九七八——一九八五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綱要(初稿)

(一九七八年四月)

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提出了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開展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的總任務。為此,英明領袖華主席向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的偉大號召。哲學社會科學是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不僅是社會科學的首腦部分,而且是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不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要使我國的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是不可能的,要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完成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也是不可能的。

建國以來,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同全國人民一道,積極參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在三大革命鬥爭中學習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在科學研究和教學等各方麵都作出了一定的成績,對人民是有貢獻的。在鬥爭中已經形成了一支有一定數量的又紅又專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隊伍。同時必須看到,過去在哲學社會科學方麵紮紮實實的工作做得不多,拿出來的成果比較單薄。加上“四人幫”的幹擾,使我國本來基礎就很薄弱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四人幫”實行了最黑暗最腐朽的法西斯文化專製主義。他們肆意篡改、歪曲甚至偽造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搞亂了理論,搞亂了思想;隊伍遭到極大的摧殘;許多研究機構被取消,幸存的也被迫停頓了工作。造成了隊伍老化,後繼無人,青黃不接,研究園地一片荒蕪。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粉碎了“四人幫”,掃除了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最大障礙,為迅速恢複和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提供了根本的保證。

一、根本方針和奮鬥目標

我國是一個9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毛澤東思想的故鄉。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的規模和水平應該同我國的革命和建設的需要相適應,同我國的國際地位相稱。我們雖然有最先進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有優越的社會主義製度,但是,必須承認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無論從事業的規模,投入的人力,探索的深度、廣度和成果的數量、質量,同黨所提出的新的戰鬥任務,同世界革命人民對我們的要求和期望都是很不適應的。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使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有一個大的發展,必須製訂一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規劃。1956年,我們曾經製訂了一個12年的社會科學發展規劃,由於領導上的原因和沒有一個監督執行機構,這個規劃基本上沒有生效。1963年,偉大領袖毛主席在聽取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彙報時指示:“哲學社會科學也要有個規劃”,要撥給經費。華主席在五屆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必須組織製訂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積極開展哲學、經濟學、政治學、軍事學、法學、曆史學、教育學、文藝理論、語言學、民族學、宗教學等方麵的研究。”製訂這樣的規劃,既要有雄心壯誌,又要切實可行;既要有遠大理想,又要有實際的基礎;既要全麵安排,又要突出重點;既要有近期的打算,又要有長期的設想。要在8年內建立一個門類齊全、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體係,培養和造就一支宏大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寫出一整批全黨全國人民迫切需要的哲學社會科學基本著作。

哲學社會科學是意識形態的重要戰線,是階級性、黨性很強的科學,它是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是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的。在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中,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倡理論聯係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堅決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認真做到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結合,普及和提高相結合,專業研究隊伍和廣大的業餘理論隊伍相結合。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廣闊,分支很多,古今中外都要研究,但一定要把研究現實問題擺在整個研究工作的首位。當前,要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以及社會科學其他各個領域,從理論上深入批判“四人幫”,並在今後相當一個時期內清除其流毒和影響,澄清被他們搞亂了的理論是非。哲學社會科學隻有適應時代和無產階級的需要,才能發揮它的積極戰鬥作用,才能變成千百萬人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係統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完整地準確地闡述毛澤東思想體係,全麵繼承和發展毛主席的偉大理論遺產,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神聖職責和光榮任務。哲學社會科學還必須重視各門學科本身的基礎理論的研究,不斷提高科學水平,把各門學科建立在紮實的理論基礎上。哲學社會科學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研究和總結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新問題和新經驗,對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要批判地繼承我國悠久的曆史文化遺產,著重研究和總結我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曆史經驗,對古代史的研究也要適當安排,不可偏廢;要大力加強對外國和世界問題的研究,實事求是地對待外國的東西,既不要一概接受,也不要全盤否定,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要批判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這種批判必須是有科學根據的,具有充分說服力的。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方麵,要寫出具有世界權威性的著作;在總結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方麵,要寫出一批經得起時間考驗,經得起反駁,有充分事實根據的,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世界人民所歡迎的著作;在研究我國曆史方麵,要完成毛主席生前交給我們的任務,寫出近百年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一整套曆史著作;對世界各國的曆史和現狀的研究方麵,要寫出占有豐富資料、具有較高水平的專著,取得有廣泛影響的發言權。我們還要編寫出具有世界水平的《新中國大百科全書》和其他各種學科各個門類的辭書,編寫出各基本學科的教科書以及適應廣大工農兵、青少年、知識分子和幹部需要的通俗讀物。社會科學的研究手段要采用現代化的技術和裝備,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隨著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蓬勃發展,必將產生一大批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社會科學家,出現一個群星燦爛、學術繁榮的新局麵。

二、重點研究課題和主要著作

(一)哲學

重點研究課題

1.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2.毛澤東同誌對於唯物辯證法的發展

3.毛澤東同誌對於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發展

*4.毛澤東同誌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學說

5.毛澤東同誌關於軍事辯證法的思想

6.對立統一規律與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

*7.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問題

注:凡有*號的是幾個學科都要研究的課題或著作。

8.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及其相互間的關係

*9.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

10.傑出人物在曆史上的作用

11.建國以來哲學領域兩條戰線的鬥爭

12.唯物辯證法的規律和範疇

13.曆史唯物主義的規律和範疇

14.政治與經濟的辯證關係

15.科學預見性問題

16.科學與生產力

17.辯證唯物主義與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

18.各門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問題

19.自然科學史和科學方法論的研究

20.現代邏輯學的發展

21.數理邏輯問題

22.馬克思主義關於道德的理論

23.關於共產主義道德的範疇及其基本內容

24.中國和外國倫理思想史的研究

*25.關於美學問題的研究

26.哲學史方法論研究

27.哲學史研究中的批判與繼承問題

28.中國古代哲學史中的範疇研究

29.中國哲學史上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的鬥爭

30.東方各國哲學史的研究

31.西方哲學史,特別是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研究

32.資產階級人性論和人道主義的研究和批判

33.現代資產階級和修正主義哲學思想的研究和批判

34.現代修正主義與資產階級人性論

主要著作

1.毛澤東思想基礎

2.毛主席的哲學思想

3.毛主席軍事辯證法思想研究

4.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多卷本)

5.辯證唯物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總論)

6.唯物主義

7.辯證法

8.自然辯證法

9.科學方法論

10.真理論

11.唯物史觀

12.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13.(略)

14.中國近代哲學史

15.中國各個時期的斷代哲學史(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現代)

16.中國辯證法思想史

17.近代與現代哲學思想

18.東方哲學史

19.西方哲學史

20.世界哲學史(多卷本)

21.道德學說

22.共產主義道德

23.中國倫理思想史

24.西方倫理學史

25.馬克思主義美學原理

26.中國美學史

27.西方美學史

28.數理邏輯

29.先秦邏輯史

30.西方邏輯史

31.日本哲學研究

32.美國哲學研究

33.現代外國資產階級哲學流派評介

34.蘇聯修正主義哲學批判

(二)經濟學

重點研究課題

1.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整個曆史時期的階段劃分問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性質問題

*2.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階級矛盾的關係

*3.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城鄉資本主義活動的方式、特點和新資產階級分子產生的條件

4.社會主義的經濟規律及其運用

5.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原則和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利益問題

6.社會主義經濟效果問題

7.建立全國獨立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係問題

8.我國國民經濟的管理體製問題

9.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以及速度和比例的關係問題

10.我國的國民收入以及消費和積累的比例關係問題

11.我國農業現代化和工業現代化的經濟問題

12.我國工業發展的道路和工業學大慶問題

13.工業管理和企業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問題

14.加快我國農業發展速度和農業學大寨問題

15.以糧為綱、全麵發展和專業化問題

16.社隊企業問題

17.農村人民公社集體所有製的過渡問題

18.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條件下的資金綜合平衡問題

19.財政、銀行的體製問題

20.社會主義製度下的商品製度問題

21.價值規律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22.社會主義的價格問題,工農產品比價問題

23.物資管理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24.社會主義統一運輸網的建立和各種運輸方式的分工、協作、綜合利用問題

25.基本建設的高速度和提高投資效果問題

26.提高社會主義勞動生產率和企業勞動生產率的問題

27.實行全麵的工資改革的理論問題

28.社會主義社會的人口規律問題和人口的增長與四個現代化的關係

29.我國對外經濟關係問題的研究

30.社會主義對外貿易的作用和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問題

31.技術經濟問題的研究

32.經濟數學方法方麵的問題

33.中國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的研究

*34.毛主席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

35.帝國主義基本經濟特征的發展

*36.(略)

37.關於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問題

38.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問題

39.(略)

40.超級大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剝削掠奪

41.戰後國際貨幣製度的發展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