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商品悖論——老板更青睞稀缺的員工(3 / 3)

經驗價值:500元——深知自己社會經驗欠缺,沒有獨立完成過一次完整的學術研究,但是在校期間組織過大型的社會活動,這些經驗有助於盡快的融入到新的工作環境,盡快為公司奉獻自己。

潛在價值:600元——請相信,作為一個具有紮實專業知識和較高綜合素質的社會新人,一旦有一個平台,自己潛在的價值就能夠得到充分的開發,能很快完成從學生到優秀的管理人員的過度,為公司創造出價值。

和其他大學畢業生的簡曆相比,諶舒敏的簡曆更像一份報價單。她對自己的各項素質進行了具體而客觀的評價,分別給出了或正或負的價值數額。最後,她給自己評定的市場價值是2500元。

像諶舒敏這樣的求職方式比較少見,但是她所謂的“報價”對自己和用人單位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定位,單就這一點不是很多人能夠做到的,也能讓諶舒敏有更多脫穎而出的機會。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每一個人都是“待售”的商品,需要像諶舒敏一樣對自己的價值進行評估:我到底值多少錢?

你的職場:

諶舒敏創造了一個稀缺的求職者。稀缺主要代表兩個含義:稀有和緊缺。那麼到底什麼是稀缺?

首先,稀缺物品要具有一定的稀有性,就像諶舒敏,勞動市場每天收到大量的簡曆,可是她的簡曆一眼就會被用人單位記住,為什麼?因為大量的簡曆中像她這樣的簡曆隻有一份。可見稀有性表現在其本質是少而珍貴,物以稀為貴。

其次就是要有人欣賞,也就是需求性,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假如沒有人需求,那麼再稀缺的物品也隻是一個廢物而已。職場也同樣如此,如果有企業需求你,欣賞你,那麼你就具有稀缺性。

再次,造成一種稀缺,並不意味著就要減少數量,也就是你不見得成為職場的唯一,但一定要從獨特的差異性上著手,這也是一種稀缺,隻不過把稀缺性從整體移到了部分上來了。這樣你所具備的獨特的藝術性就是一種稀缺,依然是符合價值稀缺理論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職場中即使是“物以稀為貴”,但仍然需要注意再好的產品也不能無節製地銷售,你的稀缺性也能無節製的展示,有時候稍微留一點,對自己將留有餘地,對他人也不會造成太強的對比和威脅,有助於你在職場中不會成為“槍打出頭鳥”。

在職場中,同類人才數量類似於商品總量,總量越多,商品越不值錢;市場價格水平類似於價值總額,價值總額越大或者市場價格水平越高,個人越可能獲得高薪;自身資源稀有性類似於商品的稀缺性,如果你的替代性越大,那麼你的稀缺性就會越小。

所以,職場中人都要學會抬高自己的身價。以下建議有助於樹立自己稀缺的職業品牌:

首先,將自身的品牌在市場上進行宣傳——在勞動力市場和職場上上宣傳自己的特長和能力,越多的人知道我們,獲得高薪和高職的機會就越高。打造品牌的秘訣在於聯想度,適時凸顯自己的興趣、專長、擅長主題或做事風格,容易讓別人在需要的場合聯想到你。

其次,通過誠意展現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自己身價加分的好方法。比如,對談或會議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快速切人重點展現效率;隨時保持和主管或相關單位良好的溝通渠道;及時完成領到布置的工作。

第三,注意自己的儀表和形象。職場中習慣將許多如坦誠、守時、樂觀、善良等好的特質加在注重儀表的人身上。所以儀表和形象不僅僅指外在打扮,除了適當打扮自己、凸顯優點外,良好的口才、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這些“內在美”更重要。

第四,盡量讓自己“稀缺”起來。如果你擁有知名企業的工作經驗、拿著冷門卻潛力十足的學曆,或藉有豐富的工作經曆,積累了多元化的處事能力,稀有性就是你不可取代的價值,因為競爭對手越少,目標就越容易成為你的囊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