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買櫝還珠悖論——人才如酒,一樣怕巷子深(1 / 3)

職場中大都強調能力的重要性,卻不知有時候職場中你的形象也很重要。那些注重提高能力,不注重提升自己的職場形象的人,往往都會敗走職場。職場中的能力與形象好比“珠”與“櫝”的關係,古時候就有買珠還櫝的故事。

從前,楚國有一個珠寶商人,一次他在遊曆各國途中獲得了一顆非常漂亮的珍珠。楚人決定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以後好賣個好價錢。

於是,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蘭木,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精美的金子,然後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香。還花重金讓人在盆子的外麵精雕細刻了許多精致的花紋,鑲上漂亮的裝飾。最後,盒子成了一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裏,拿到市場上去賣。

楚國人到市場上不久,他手中的盒子就吸引了很多人。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裏看了半天,愛不釋手,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遠處走。可是沒走多遠他又回來了,楚人很納悶。隻見那個鄭人將盒子裏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自己隻拿了一個空盒子走了。

這個成語故事講的就是“買櫝還珠”。人們常常用這個來諷刺有的人隻重外表而不重視實質,做了舍本求末的買賣。越來越多的企業招人很注重氣質和形象,似乎招聘的人能力大小不太重要了。其實,個人的氣質形象代表著公司的形象與一定的文化定位。當然招人不能隻看外表,重要的是內在和所擁有的技能以及為企業做出多少貢獻。商品質量好,當然會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如果它的包裝差,這質量就連帶著會大打折扣。盡管兩者也許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好包裝會抓住人們的眼球。如同長得漂亮的人會吸引別人的注目一樣的道理,一個穿著邋裏邋遢的職員,相信沒有哪個上司或老板會對他有好的印象,予以提拔。職場員工就像是一件被推銷的商品,更多的人還是在關注包裝。當然這種觀點與“酒香不怕巷子深”相背離。

員工形象,是指員工在與他人交往中,留給他人的基本印象和總的評價。每位員工都是企業形象的代言人,良好的形象是一種服務、一種宣傳,也是一種品牌、一種效益,更是一種文化。企業員工的形象應該是:整潔端莊,熱情真誠、端莊大方、精明幹練。這三個形象特點,往往先是體現在企業員工的氣質、服飾和容裝上。員工的氣質是一種靈性——個人如月隻靠化妝品構成,生命必定是空白的,氣質是一種智慧——智慧在一點點雕琢著一個人,塑造著一個人。一不經意的動作,就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氣質是一種個性——她蘊藏在差異之中,隻有不斷創新,才能擁有與眾不同的韻味,成為一個讓人一見難忘的人。氣質是一種修養——在城市流動的喧囂中,保有一種超凡脫俗的“寧’與“靜”,麵對人間滄桑,你會坦然一笑。氣質一旦形成,就從人的“骨子裏”透出來。職場待人接物、工作學習、同事相聚無不表現出氣質的力量。氣質主要表現在情緒體驗的快慢、強弱、隱顯以及動作的靈敏或遲鈍方麵,因而它為人的全部心理活動表現染上了一層濃厚的色彩。氣質與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說的“脾氣”、“性格”、“性情“等含義相近,不同氣質的人,用不同的行為方式詮釋著企業文化。

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問題,有些是環境造成的,有些是技術問題,還有些可能是他人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要充分利用自身氣質中積極的一麵妥善處理好各種矛盾,為企業文化增添光彩。

有時候氣質通過你的品位、穿著和氣定神閑的一種風格表現出來,比如有些人要想快速融入新環境,應該從穿著入手,那就是說你的穿著要盡可能地向公司同事的穿著風格靠攏。心理學家指出,人們都容易有一種相似惺惺相惜,當對方發現你和他有相同的興趣、愛好或其目標相似時,兩人的思想就很容易產生共鳴。根據這種心理,職場中我們在與他人交往時,就應該積極地投其所好,和整個團隊保持基本統一。如果你穿衣過分強調個性,而其他同事穿衣都很低調,那麼你在整個環境裏就會看起來格格不入,這不利於你快速融入職場的環境。

重能力,不要忽視了你的職業形象

在職場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員工嘴巴很饞,好吃零食,經常在辦公桌上“儲備”一點兒食物,一有時間便“墊吧墊吧”;有的員工是暢銷小說的愛好者,每有一卷在手,便會極其投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即使在職場中也欲罷不能;有的員工夜生活過得如火如荼,要麼搓麻將,要麼看電視,要麼上夜店,玩得昏天黑地,待到上班時間,“磕睡蟲”也隨之而至,昏昏欲睡……吃東西、看小說和睡懶覺等這些習慣都是疏於自律、不懂得辦公室禮儀的表現。優秀的員工應該是嚴於律己,遵守辦公室禮儀,以良好職業形象展示於人。

他們的職場:

職場中的職業形象主要體現在辦公禮儀、著裝和言語。具體來講,辦公禮儀包括:

在職場,準時上下班,不要遲到是最基本的要求。或許你有很多困難,可以為自己的遲到、早退找出種種理由.但隻要遲到了,就不要為自己找任何借口。不要期望單位的規章製度因為你而有所改變,上司為你網開一麵,這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吳瑤瑤和男朋友一起來到北京打工,憑看自己中文碩士文憑找了一份編輯工作。為了節約生活開支,兩人在通州租房,每天清晨5點多就起床,一路城鐵、地鐵、公交,花上兩個多小時才能到單位。一天,主編早上召集大家開會。吳瑤瑤因為堵車遲到了20分鍾。主編麵沉如水,問她遲到的原因。吳瑤瑤忙解釋自己住在通州,距離有多遠,路上要怎樣換車,路上堵車如何嚴重雲雲。不待她說完,主編直接打斷了她:“你還不如住天津呢,坐火車,兩個小時就到了!”吳瑤瑤當時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