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時,商紂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認為在這位精明強幹國君的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一定會堅如磐石。
紂王偶得一支象牙,便命人用象牙做了一雙筷子,十分高興地使用這雙象牙筷子就餐。其叔父箕子見了,勸他收藏起來,而封王卻滿不在乎,滿朝文武大臣也不以為然,認為對於君王這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
箕子為此憂心忡忡,有大臣不解,箕子解釋說:“紂王用象牙做筷子,就不會用土製的瓦罐盛湯裝飯,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製成的飯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難道還會用它來吃粗茶淡飯嗎?大王的餐桌從此頓頓都要擺上美酒佳肴;吃的是美酒佳肴,與之相匹配自然要穿綾羅綢緞,住的就要求富麗堂皇,還要大興土木築起樓台亭閣以便取樂了。想到這我覺得不寒而栗。”
不到5年的時間,箕子的預言就應驗了,商紂王恣意驕奢,斷送綿延500年的商湯江山。
箕子對紂王使用象牙筷子的評價,運用了棘輪悖論。
二戰後的冷戰時期,哈丁曾認為人類是在大海上掙紮的落難者。在幾艘救生艇的四周,圍著許多在水中掙紮的人(需要幫助的人),他們都想爬上救生艇:由於救生艇的承載能力有限,把更多的落水人拉上救生艇將威脅救生艇(救少艇上的人)的安全,因而,救生艇上的人沒有義務拯救那些在水中掙紮的人;如果救生艇上有誰想援救水中的人,那他就應把自己的位置騰出來。
哈丁反對援助落水人的另一個理由是,如果援助水中掙紮的人,將會導致救生艇越來越少,而水中的人越來越多,因為救生艇上增加的人對救生艇的承載力構成了更大的壓力。就好富裕的國家援助貧窮國,隻會導致貧窮國的人口增加,這樣一旦發生饑荒,如果將有更多的人遭受饑荒的痛苦。這就意味著每提供一次援助,就使受援國的人口增加一次;而當饑荒再次發生時,就會有更多的人遭受痛苦。這就是所謂的“棘輪效應”。
後來有學者指出,哈丁關於救生艇的棘輪悖論嚴重地隱瞞了一個事實:救生艇中的人已經從而且仍然在從水中掙紮的人中獲得好處。如果救生艇上的人事先沒有從窮人水中掙紮的人那裏把橡膠掠奪過來製造了救生艇,那麼,把水中的人限製在所謂的救生艇之外也許還是合理的,但是,救生艇肯定不知是艇上人自己生產的橡膠,自己製造的救生艇。既然橡膠的生產和救生艇的製造大家都有功勞,那麼水中的人也有權利乘坐救生艇。而且為窮國糧食供應隻是影響人口增加的眾多因素之一,並不是唯一必然的因素。
棘輪效應是指某種習慣形成之後,具有不可逆性,即易於向一個方向調整,而難於向反方向調整。就像上麵的例子,如果富國救助窮國,就是間接地導致窮國增加人口,人口的增加必然會導致窮國更窮。也就像紂王一樣,有了象牙筷子,就需要與之相匹配的碗、盤,漸漸地發展至最後的恣意驕奢。
職場類似,當員工晉升到主管,就想著一定要成為部門經理,相應的自己工作業績、著裝、出門的派頭都要與經理相匹配,即便是囊中羞澀,也必然打腫臉充胖子與之匹配;職場環境也是如此,從小公司一兩件平房開始做起,慢慢的經過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再回到最初的規模那是不可能;同事之間不也如此,一次同事請求你的幫助,你痛快的答應了幫助了對方,那麼以後該同事無論有沒有困難都會來找你幫忙,這些都是職場的棘輪悖論。
沒有危機意識,就像溫水中的青蛙
棘輪悖論既然是某種習慣形成之後,易於像一個方向發展,而難於向反方向發展。這讓人想起青蛙的實驗:將一隻青蛙扔進開水中,它能夠下意識的跳出來,可是將一隻青蛙放入冷水中,慢慢的將水加熱,直至青蛙被煮熟,它也沒有意識跳將出來。為什麼會這樣?這也是一種棘輪悖論,因為青蛙在冷水中養成了一點一點習慣水溫的增加,直到最煮熟,青蛙也不會想到向相反的方向發展——跳出來。漸漸溫暖的水讓青蛙很習慣,並且很享受,它理所當然的想繼續溫暖、繼續享受,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離開這個溫暖的環境。
他們的職場:
職場中不少的人也如溫水中的青蛙一般,沒有危機意識,享受這目前職場的愜意和舒適,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離開,這個舒適的職場,直到有一天這個職場一下子變了,習慣了舒適職場的人,要麼被淘汰,要麼離開原來的職場,自己另外處處碰壁。
於偉華在17歲的時候,雖然成績很好,夢想著兩年後能夠考上大學,離開農村,到城市裏發展一番新的天地。可是他的一位叔叔,通過各種關係,將於偉華安排進了縣中心最大的一個農村信用社,這裏位於縣城的繁華地段,坐在基金豪華的辦公大廳裏,享受著每日前來存取錢人的羨慕的眼光,於偉華曾經的夢想早就拋之九霄雲外,每天喝喝茶、看看報紙,高興了認真接待一下窗外的顧客,不高興了就給窗外的顧客甩甩臉色。
每個月信用社發5斤雞蛋,隔三差五的不是發洗發水就是發洗衣機。日常生活用品幾乎不用買。工作一年後,於偉華就談了一個初中同學,有著張柏芝的麵龐和鞏俐的性感身材。雖然初中就輟學在家,不是當幾天服務員,就是站幾天櫃台。不過沒有關係,於偉華看中的是女友的麵龐和身材,沒有固定工資不要緊,反正自己能養活。談了兩年,於偉華就結婚了,半年後隨著孩子的出生,於偉華感覺人生真是太幸福了,有著一個如此舒適的工作,家庭又是這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