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與借口,你選擇代表你的態度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受到責任的存在,但卻很少看到有人主動地去承擔責任,尤其是職場。相反,聽到最多的卻是各種各樣的推脫和借口“這不是我的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我也無能為力”“領導就是讓我這樣做的,我也沒想到”“我家裏有事,所以……”等。當然,趨利避害是職場中人的本性所決定的。更為可悲的是工作場合很多人不但不承擔本應承擔的責任,一旦出現不良後果首先想到的是將責任推給別人,要別人對自己的的行為後果負責。
他們的職場:
劉雨卿是美國某公司駐中國分公司的財務人員。一天,她在做工資表時,給一個請病假的員工定了個全薪,忘了扣除請假那幾天的工資。事後劉雨卿發現了這個錯誤,於是她找到這名員工,告訴她下個月要把多給的錢扣除。但是這名員工說自己手頭正緊,請求分期扣除,但這麼做的話,劉雨卿就必須得請示分公司經理。
劉雨卿知道,分公司經理知道這件事後一定會非常不高興的,劉雨卿認為這混亂的局麵部是自己造成的,她必須負起這個責任,去分公司經理那裏認錯。
當劉雨卿走進分公司經理的辦公室,告訴分公司經理她犯的錯誤後,沒想到經理竟然大發脾氣地說這是人事部門的錯誤,但劉雨卿再度強調這是她的錯誤。經理又大聲指責這是會計部門的疏忽,當劉雨卿再次認錯時,分公司經理看著劉雨卿說:“好樣的,我這樣說,就是看看你承認錯誤的決心有多大。好了,現在你去把這個問題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解決掉吧。”事情終於得到了解決。從那以後,分公司經理更加器重劉雨卿了。
事實上,職場中如果你能以積極的心態,將永遠不會為錯誤尋找借口,不為自己的錯誤所累。你就可以坦誠地麵對別人對你的指責,你也無須承擔任何心理上的壓力或者是譴責。勇敢地麵對並承認錯誤,你就不會虧欠任何人。
一個周日的下午,風很大,一家人三口駕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突然,一幅畫麵映入了他們的眼臉:在公路左側的曠野上,一個滄桑的中年男子正從輪椅上躍起,撲向一大片報紙。被風吹散的報紙在空中飛舞著,到處都是。他在地上爬行著,伸長了胳膊努力想去抓住那些報紙,可風太大了,而他的腿又有殘疾,顯然要想盡快把報紙收攏在一起是很困難的。
“爸爸,咱們去幫幫他吧!”車中坐在後麵的女兒說。
停好車,一家人一起衝過去幫忙。風很大,過了還一會兒,一家人才把散在四處的報紙撿拾完,然後抱著圍攏到那名男子的身邊。此時,強烈的好奇心使這家人很想知道為什麼這位殘疾男子會不顧一切的去撿拾這些報紙?隻見那個男子緊緊地抓著幾張他費了很大勁才撿回來的報紙,並掙紮著坐回到輪椅上,手臂抖個不停。
“叔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了?你為什麼要從輪椅上下來撿報紙?”女兒問。
男子長出一口氣,說:“主管讓我把幾捆報紙送給客戶,等我到地方的時候發現少了一捆,急忙回來沿途尋找,可當我來到這裏時,發現散落報紙被風吹得到處都是。”
媽媽脫口問:“你不會打算一個人把這些報紙撿起來吧?你的腿……”
“是啊,我的腿是有殘疾,可是既然我為公司送報紙,就必須不能出差錯,這是我的責任。”男子這樣回答時,用一種很奇怪的眼神望著母親,好像很不理解她為什麼會這樣問。
一個殘疾的人匍匐在大風中的曠野,伸著雙手試圖抓住漫天飛舞的報紙隻為了一份責任。一個殘疾人都能夠承擔起了因自己而造成的錯誤,雖然他的身體有缺陷,但他有著一顆最健康的責任心,那麼一個健康的人有什麼可以畏懼的?
你的職場:
心理學家認為,借口的實質是推卸你的責任。在責任與借口之間,你的選擇往往就代表了你的態度。選擇了借口其實就選擇了逃避責任,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一旦你曾經因為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借口,而被免於懲罰之後,你就會養成習慣用各種各樣的借口來逃避自己的責任,也習慣於尋找借口來為自己的過失開脫,習慣於停留在努力尋找借口的過程中,而非盡一切努力完成目標,並且最終推卸掉自己本應承擔的責任。
當上司交代任務的時候,隻知抱怨的人,永遠也不會做好。而總是尋找借口不去盡力做好的人,也許那些借口能為你鑄造一時的安逸,些許的心靈慰藉,但是卻讓你付出更昂貴的代價。
自己的過錯要自己承擔,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千萬不要懼怕因錯誤而帶來的負麵影響。一味地隱藏錯誤或找借口為自己的錯誤尋找開脫。如果這樣,錯誤就會製約你前進的步伐,減慢你職場成功的速度。因為職場中,無論你找的借口多麼的巧妙、多麼完美,都無法掩蓋真實的情況,你的錯誤,你的工作能力遲早會真實的展示出來,過多的借口不但對你職場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利,而且即便你的工作能力再強,借口也會給人推卸責任的態度,因此影響你的職場發展。畢竟你的花言巧語和巧妙的借口,可以一時蒙蔽別人的眼睛、僥幸逃脫,但真相終究是要浮出水麵的,那時,恐怕你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