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十堰市委書記陳天會一行在鄖縣長嶺開發區、在漢江二橋建設基地究竟看到了什麼?
他們看到了一個不是深圳速度的深圳速度。這個速度裏不僅僅彰顯著物質實體的飛躍,而真正意味深長的是一種建設大鄖陽的壯誌豪情。
長嶺區是“一江二橋三鎮”新鄖陽藍圖規劃中的其中一鎮。這片從未開墾的處女地,如今已機器轟鳴、廠房林立。2008年四大工業園在這裏全麵鋪開,2009年五大投資項目在這裏落戶。
租住在原長嶺中學學生宿舍的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徐生坤、開發區主任肖大有以及開發區的建設者們,像當年深圳的拓荒者一樣,沒有幹群之分,隻知道玩命地奔忙,一門心思把開發區局麵打開,把商資招來。他們天天一身汗一身灰,全心培植長嶺這棵梧桐樹。於是,鳳凰一隻又一隻飛來……
統計顯示,2009年上半年,長嶺經濟開發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89億元,工業總產值7.61億元,財政收入230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83.5%、58.3%、34.9%,開發區人創造的“深圳速度”,幾乎占了鄖縣城關經濟的半壁河山。
按照開發區總體規劃,這批拓荒者正在為開發區居民籌建一流的安置小區,建設三縱四橫的新區交通網,把長嶺這張白紙畫成最新最美的圖畫,把十堰與鄖縣的間距縮短再縮短,拉近再拉近。
寄托著63萬鄖縣人幸福和夢想的漢江二橋建設正突飛猛進、日新月異。
從2002年6月開始構想至2008年9月國家正式批複,漫長的6年裏,為了讓漢江二橋建設納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規劃設計,柳長毅和他的同事們曆盡艱辛,他們十幾次進京、四十餘次赴漢,曆經數萬公裏。一群基層共產黨人以不屈不撓的信念,以為民造福的高度責任心和意誌力,為一個移民大縣的未來和一個美麗的夢想,傾盡了心力和體力。
2006年4月25日成立的漢江二橋指揮部,從成立之日起就日夜兼程,隨時為二橋上馬做好準備,他們壯誌豪情,如同戰士浴血疆場:槍上膛、箭搭弓,隻等一聲動工建橋的號令發出。在等待國家正式批複的日子裏,他們就已築好了南岸橋頭漢江大道4.3公裏的路程,為南岸施工鋪平了道路;二橋開建後,為提供施工平台,北岸橋頭南瓜山需要移民、遷墳,這個涉及千家百戶利益的棘手大事,他們僅在兩個月時間內就處理完畢,34戶居民、800多座墳墓得到妥善安置、遷移,無擾民無事故無投訴。昔日高高屹立的、狼藉不堪的南瓜山迅即被搬走23萬土方,平整出一塊相當於六個足球場麵積的施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