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麵在對生命之水不知珍惜,一方麵國家花費巨資給北方調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現了漢水北上,北方有1億多人受益。北京每年將獲得12億方補充水量,天津年均將獲得10億立方米,河南年均獲得38億方,年均獲水量35億立方米的河北90多個縣、百分之八十的平原地區都將受益於漢水。漢水千裏迢迢北上,將極大地緩解北方四省市水困境,沿線的環境、生態、人民生活等都將得到極大的改善。
在這個世界上罕見的引水工程背後,無數鮮活的生命為此而奉獻著、奮鬥著。正如水源區一位移民工作者說的那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建設者的汗水、移民工作者的苦水、移民的淚水和烈士的血水共同鑄就的一座無言的豐碑。
早在1959年12月26日,經過10萬築壩民工長達10年的奮戰,漢江丹江口工程截流合龍。
48萬庫區移民(湖北十堰28萬,河南淅川20萬)開始了艱難的遷徙之路……
處在“大躍進”、“文革”那個災難性的曆史時期,移民的方式也錯綜複雜,移民在簡單、粗暴、無序或“以水攆人”中曆經了太多的磨難,在人均隻有幾百元遷建費中他們含淚走向異鄉,即使這少得可憐的費用也是統一使用,並不發給移民本人。移民有的投親靠友,有的舉家遷往外縣外省,有的後靠到本地荒山野嶺。
在那個一切“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移民們被迫走上了異鄉之路。由於生活的艱辛、勞作方式的不適應,思鄉的移民開始成千上萬地返遷,他們不顧一切地又回到了各自的故鄉,哪怕是一路乞討要飯。但他們在故鄉已沒有了一切:沒有戶口、沒有房屋、沒有土地,他們屬於“黑人”。根據當時的政策,故鄉的政府根本不可能收留他們,除了勸說、辦學習班外,就是強行催攆。於是,他們攆了就跑,跑了又回來。他們成為一個龐大的遊民群體。在一些公路、碼頭、城區邊,返遷移民的庵棚長達數公裏。
丹江口庫區,如同一位貧病潦倒的老人,在風雨中艱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