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導論(1)(3 / 3)

二、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

自1679年世界上第一個政黨建立至今,政黨政治已有300多年曆史。目前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外,均實行政黨政治。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利益並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各類政黨空前活躍。一些政黨不僅在本國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地區乃至國際事務產生著很大影響。冷戰結束後,各國政黨格局和政黨體製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為國家關係重要組成部分的黨際關係,已經並且仍在繼續發揮一般的政府交往無法代替的獨特作用。

(一)世界政黨格局處於大變動之中

兩極格局解體之初,世界範圍內的政黨政治格局發生較大變化。在原蘇東地區和非洲國家出現多黨製浪潮,世界新增大小政黨上千個,包括民族主義政黨、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新自由主義政黨、保守主義政黨、綠黨等。有的國家還出現了極端民族主義或帶有很強宗教色彩的政黨。在多黨製浪潮的衝擊下,發展中國家和原蘇東地區轉型國家一些曾經長期執政的政黨力量和影響受到削弱,有的陷於分裂,有的走向瓦解。總的說來,這些國家的政黨格局當時多呈散亂無序狀態。各政黨力量消長起伏不定,政黨之間的關係紛亂迷離,黨派鬥爭顯得極為尖銳、複雜和激烈,有時甚至導致劇烈的社會震蕩和衝突。一些發達國家長期形成的兩黨製格局也開始麵臨“第三黨”和獨立力量的挑戰。

近10年來,經過社會政治鬥爭的無情洗禮和持續不斷的分化組合,原蘇東地區和發展中國家的許多政黨消失在大浪淘沙般的社會發展進程之中。不少名噪一時的政黨領袖,成了曆史舞台上匆匆來去的過客。但也有一些政黨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本國政治中的重要因素。這些國家的政治格局逐漸穩定,政黨政治走向有序化。“街頭政治”轉變為議會鬥爭,“議會民主”成為政黨角逐政權的主要手段。社會的和睦與穩定、國家的經濟發展、黨的自身建設和爭取更多的選民支持成為各政黨關注的主要問題。到新世紀初,許多國家已初步形成多樣化的政黨體製和政黨政治新格局。世界政黨政治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混亂無序逐步轉向相對平穩的漸進發展狀態。

(二)發達國家傳統政黨麵對挑戰,求變圖存

早在冷戰結束以前,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結構就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冷戰結束後,隨著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和經濟結構的深刻調整,發達國家的階級、階層和利益群體不斷分化組合,政黨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也隨之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各類政黨為爭取社會中間階層、壯大自己的社會基礎展開了激烈競爭,有些黨甚至把代表和體現社會中間階層的利益作為參加競選、執掌政權的基本出發點。也有一些傳統政黨因缺乏時代精神,對社會中間階層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較為有限,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顯下降。

近年來,西方國家出現許多非政府組織。這些組織一般不提出執政、參政的政治主張,而主要關注諸如人權、環境保護、地方權利、公民權益等具體事務,也有的積極參與反戰、反核、反全球化、反集團化等社會運動。雖然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組織比較鬆散,但由於活動能力強,社會影響麵廣,其作用已逐漸滲透到傳統上屬於政黨的活動領域。此外,由於跨國公司、跨國集團、跨國機構對國際和地區性重大事務的影響急劇上升,以民族國家為基礎的傳統政黨的政治影響力也受到嚴重衝擊。再加上現代傳媒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政黨領袖和少數精英借助媒體突出個人成為時尚,有些政黨組織上日趨鬆散,基層組織和黨員的作用不斷弱化,不少黨正在演變成選舉機器。許多發展中國家、轉型國家的政黨也麵臨類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