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鞋子訓練
給寶寶準備的鞋子最好是帶粘扣的,這樣比較方便寶寶穿、脫。
媽媽要先教寶寶穿鞋的要領:把腳塞到鞋子裏,腳指頭使勁兒朝前頂,再把後跟拉起來,將粘扣粘上就可以了。
對寶寶來說,分清鞋子的左右,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練習才能掌握。
媽媽可以教寶寶這麼做:
可以把鞋子放在自己的前麵,鞋的頭部朝前,如果看到兩隻鞋合攏後,中間有一個小縫就對了,如果沒有小縫就是放反了。
如果寶寶把鞋穿反了,可以問問寶寶這樣是否會覺得不舒服,讓寶寶仔細體會一下穿反了鞋子是什麼感受,接著讓他把鞋子脫下來,把兩隻鞋左右掉換一下重新穿上,再感受腳是什麼感覺。
在媽媽的指導下,這樣持續練習幾次,即使寶寶下次再穿反了鞋子,也會馬上意識到可能是哪兒出了問題,並且知道怎麼解決。
有的寶寶對自己穿衣褲興趣不高,父母可借助比賽的方式,和寶寶比一比誰穿得又快又好,利用寶寶的好勝心促進其學習。
寶寶如廁能力培養訓練
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必須學會獨立到衛生間排尿、排便。
因為寶寶在剛入園時,會對新環境產生陌生和懼怕感,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就極易造成寶寶憋屎、憋尿的情況,會引起緊張情緒,從而拒絕上幼兒園。
因此,讓寶寶掌握獨立到衛生間排便的本領,對他入園至關重要。
寶寶能力特點
2周歲左右的寶寶,排便雖還屬不完全自主行為,但已可以開始訓練他到衛生間去大小便了。
此年齡段的寶寶,大多會開始對父母上衛生間如廁的行為產生好奇,常常會尾隨父母進入衛生間,並在一旁觀看父母。
這時,父母不要拒絕寶寶的旁觀,而應利用寶寶的這種心理,抓住時機訓練寶寶到衛生間如廁。
寶寶能力培養方案
培養寶寶的如廁能力,父母要專門帶寶寶到衛生間熟悉一下環境,仔細觀察父母上廁所的步驟後,讓寶寶逐漸了解大小便都應該在衛生間裏進行。
如果寶寶使用的是父母的馬桶,需要父母把寶寶抱到馬桶上去排便,但便後要讓寶寶自己完成衝水。
如果寶寶夠不著衝水的按鈕,爸爸媽媽可以幫忙,但一定要讓寶寶參與,這樣一方麵保護了寶寶的自主意識,另一方麵也有利於寶寶形成便後衝水的好習慣。
讓寶寶學會使用蹲廁
由於大部分幼兒園或其他公共場所的衛生間是蹲廁,使用蹲廁的方法和使用坐便器不同,因此,需要對寶寶進行蹲廁訓練。
媽媽可以找兩塊木板放在地上,讓寶寶站在木板上練習脫褲子、蹲下、站起、提褲子的動作,待寶寶熟練後,再逐漸增加木板的高度和間距,直至一般幼兒蹲廁的標準。
父母還可帶寶寶到一些使用蹲廁的公共衛生間,讓寶寶觀察父母是如何使用蹲廁的。
大便有規律
培養寶寶有規律的排便習慣。由於大便的時間相對較長,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所以最好讓寶寶形成有規律的大便時間和次數。
父母可根據對寶寶大便情況的觀察,到差不多的時間就開始把他,讓寶寶形成固定的條件反射。
等寶寶可以獨立蹲下大便後,爸爸媽媽可以提醒寶寶該大便了,直到不需要提醒、寶寶也能在固定的時間自己大便為止。
便後擦洗的衛生習慣
便後擦洗是必須養成的衛生習慣,即使3歲的寶寶,一般也還做不到自己完全擦幹淨,所以需要進行專門訓練。
媽媽可以先將手紙撕下來疊成小方塊,拉完後,在肛門邊多擦幾次,注意,告訴寶寶盡量不要讓手碰到,也不要使太大的勁,以防將手紙弄破。
還應讓寶寶養成便後洗手這一良好的衛生習慣。
寶寶一般都很喜歡玩水,洗手對他來說通常是一件趣事,一般都會主動配合,媽媽隻需教給寶寶正確的洗手方法就可以了。例如,打上香皂,搓一搓,然後衝洗幹淨。父母要給寶寶講明便後洗手的必要性,鼓勵寶寶將這種好習慣堅持下去。
寶寶吃飯能力培養訓練
寶寶在上幼兒園之前,沒有學會自己拿勺吃飯,到了幼兒園,“吃飯”這種簡單的事情,就會引起寶寶的緊張情緒,這種緊張的心情不僅會影響寶寶的胃口,還會影響寶寶對幼兒園生活的認可。因此,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寶寶能力特點
一般來說,寶寶成長到1歲半之後,就能自己拿勺吃飯了。
練習過程中,寶寶可能會出現用五指抓握勺把、用勺背舀飯等錯誤動作,此時父母切不可太心急,可以給寶寶演示正確的動作,也可以手把手地糾正寶寶的錯誤動作,但不要急於求成,要允許寶寶反複出錯。
寶寶能力培養方案
在練習的過程中,父母要在寶寶自己吃的同時,堅持給寶寶喂飯,寶寶開始自己吃時,可能不會吃得太飽,因為會一邊吃一邊撒,不能讓寶寶因此餓肚子。而且在寶寶自己吃飯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把飯粒撒到衣服上,增加父母清洗衣服的負擔,這時父母可以準備一套易清洗、專供吃飯時穿的衣服或圍嘴兒,就能輕鬆地解決這個問題。
培養按時吃飯的習慣
在家中,有的父母過於遷就寶寶,想什麼時候吃就讓他什麼時候吃,一方麵會增加父母的負擔,另一方麵還會使得寶寶無法形成良好的飲食規律,入園後自然無法適應,在這一點上,父母要做到定時開飯。
讓寶寶按時吃飯後,還要注意寶寶的運動量。寶寶一般都很好動,但有時也需要父母對寶寶的運動有所限製,過量的運動會讓寶寶迅速地疲乏和饑餓,從而打亂正常的睡眠和吃飯時間。
不挑食、不偏食
在家裏,寶寶就像個小皇帝,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想吃什麼就可以不吃,許多父母擔心寶寶的營養不夠,就追著喂飯,想盡辦法哄寶寶多吃一點,這樣的習慣是不利於寶寶生長發育的。
一般飯菜是按照寶寶們生長發育的需要製定的,自然各個品種、口味的都會有一些,如果寶寶挑三揀四,就有可能吃不飽。
所以,無論從寶寶生長發育的角度,還是從入園準備的角度來看,父母都應該讓寶寶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
認識奇妙的語言世界
開發寶寶的語言,要幫助寶寶認識奇妙的語言世界。
寶寶能力特點
教寶寶學語言,要經過長期時間並多次重複,使寶寶漸漸對父母語音產生記憶,能理解父母的話,會模仿他們的口形,慢慢地寶寶就會從周圍的人那裏學習語言了,同時也能夠學會用語言與他人進行交流。
寶寶能力培養方案
父母在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寶寶,語氣要愉快,語句要簡單,速度宜慢,有短暫的停頓,講話內容結合眼前的事物、當前的活動或符合寶寶的興趣。
說話時,還要輔以相應的表情和動作,讓自己說出的話生動有趣,易於被寶寶接受。
讓寶寶認識奇妙的語言世界耐心聽:父母應耐心地聽寶寶那些難以讓人理解的話,然後給予同等的有禮貌地回應,盡力找出真正的詞,回答寶寶,就像真的聽懂了一樣。
引入概念:跟寶寶說話時要指向物體,然後描述它們是大還是小;是空還是滿;在上或在下。隻要可能,就用物品或動作來說明概念,以加深寶寶對語言的理解。
教數字:當談到物品時,要說明到底有多少,比如,今天寶寶穿了兩隻藍色襪子,或唱數字兒歌。
給寶寶機會回答:不能說“我打賭,你想吃點東西吧”,要問“你想吃餅幹還是吃奶酪”,這樣寶寶就能用語言或姿勢表達了,給他時要重複他的回答“你選的餅幹,給你”。
談話要簡單而經常:要對寶寶使用簡單字詞來說明每件事,出去散步時應教寶寶認樹、花、小鳥,並告訴寶寶所有屋子裏的物品的名字,壁櫥裏的玩具,還要經常叫寶寶的名字以使他真正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