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養生(1 / 1)

稟賦本不強,四十已遽衰。①藥裹不離手,②對酒盤無梨。③豈料今八十,白間猶黑絲。

咀嚼雖小艱,④幸未如牛呞。

昔雖學養生,所遇少碩師。

金丹既茫昧,鸞鶴安可期?

惟有庖丁篇,⑤可信端不疑。

愛身過拱璧,⑥奉以無缺虧。

孽不患天作,⑦戚惟憂自詒。⑧攣躄豈不苦,⑨害猶在四肢。

二豎伏膏肓,⑩良醫所不治。

衣巾視寒暖,飲食節飽饑。

虎兕雖在傍,牙爪何由施?

老人不妄語,聊賦養生詩。

【注釋】

①遽:疾,速。②藥裹:藥袋。③盤無梨:韓愈《贈劉師服》:“妻兒恐我生悵望,盤中不飣栗與梨。”④“咀嚼”二句:韓愈《贈劉師服》“合口軟嚼如牛呞”,呞,《玉篇》釋:“牛噍也”。⑤庖丁:《莊子·養生主》中有“庖丁解牛”故事。⑥拱璧:兩手拱抱的圓玉,泛指珍貴之物。⑦“孽不”句:《孟子·離婁上》:“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⑧“戚惟”句:《詩·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這二句意謂,自己要善自珍重,不要自尋煩惱。⑨攣蹙:謂手足蜷曲殘廢。⑩二豎:病魔。《左傳》成公十年:“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違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後因稱人患的疾病為二豎,疾至不可救藥為病入膏肓。虎兕:本是兩種凶猛的野獸,此當指各種致病因素。

【品評】

詩作於嘉泰三年(1203),詩人時年七十九歲。中國傳統習慣,大壽生日做九不做十,七十九歲時可先做八十大壽,故詩中有“豈料今八十”句。本年一至四月,詩人在京修史,五月返鄉。

陸遊是不可多得的長壽詩人,享年八十五歲。這與其精通醫術、善於養生有很大關係。他年輕時喜愛方藥,有“少時喜方藥”(《春日對花有感》)之句,五十一歲在成都時,曾整理過祖傳的《陸氏集驗方》。晚年隱居山陰,一邊讀書,一邊行醫鄉裏。陸遊一方麵給人治病,一方麵重視自身的攝養,這首《養生》詩,就是其自身養生經驗的寶貴結晶。

陸遊九千多首詩中,涉及養生的為數不少,若加爬羅剔抉,可以發現很多可資借鑒的東西。首先,陸遊腿腳保養得好,如“老翁垂七十,不複歎頭顱。……獨有欣然處,登山未用杖”(《老翁》);“行年七十尚攜鋤”(《貧病》)等句。在目力方麵,七十七歲記曰:“中夜睡覺,兩目每有光如初日,曆曆照物。”(《劍南詩稿》卷四十七)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特異功能吧。老詩人牙齒也保養得好,與古代一般人四五十歲左右開始齒豁相比,陸遊獨享大快朵頤的口福。七十七歲始一齒搖動,餘皆堅甚,《戲作》雲:“病齒原知不更全,漂浮杌槐已三年。一朝正使終辭去,大嚼猶能盡彘肩”;八十一歲墮第三齒,至八十五歲臘月始落第一牙,距去世僅數日。詩人又概括自己學養生的曆程,由盲目信仰金丹期乎長生的認識誤區,轉到自重自愛順應自然天道的正途。告訴我們保持樂觀心情,不要自尋煩惱。切記日常保養的重要性,衣巾、飲食則尤為其中重點注意事項。

這首詩中,詩人大略涉及到了衣巾、飲食等具體養生細節,也提出保持心情開朗樂觀及自愛自重的重要意義。這一切的理論根據,就是《莊子·養生主》中所闡發的“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之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