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老馬行(1 / 1)

老馬虺隤依晚照,①自計豈堪三品料。②玉鞭金絡付夢想,③瘦稗枯萁空咀噍。④中原蝗旱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

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⑤

【注釋】

①虺隤:衰病貌。②三品料:古代有立仗馬,相當於現代的儀仗馬,食三品料。三品是高級。③“玉鞭”句:天子之馬用黃金為飾,以絡馬頭,執玉鞭以禦之。④“瘦稗”句:瘦稗枯萁:稗,草類,所結實可供牲畜食用。萁,豆葉。瘦稗枯萁都是粗惡的飼料。咀噍:猶咀嚼。⑤燕趙:今河北省及山西省的部分地區。

【品評】

詩作於開禧二年(1206),是年詩人八十二歲,致仕居家。

這一年,國家政治生活中最大的事件,是韓侂胄領導的北伐。本年,宋師圍壽春,五月,下詔伐金。陸遊雖已八十二歲高齡,但對抗金大業積極支持,甚至躍躍欲試,想親曆戰場衝鋒陷陣。

詩人以衰病無依、待遇低微的老馬自比,實際是寫出了自己一生坎坷、晚景困頓的處境。無獨有偶,唐代韓愈也以馬為喻,寫出天下才士的無奈。韓文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指出封建社會人才選拔缺乏合理製度,端賴有識之士的僥幸發掘,偶然因素太多,致使千裏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雜說》)。韓文、陸詩相得益彰,描畫出了千裏馬的悲劇命運。老馬雖然“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同上),但一聽到咚咚的戰鼓,隨即精神陡增,韓愈欲奮嘶為國出力。

這首詩運用類比雙關的手法,處處將馬與人關合,見其借馬寓人的用意。詩中,馬的“虺隤”與“意氣生”,都是詩人經曆、境界的生動寫照。我們仿佛看到,隨著鼓點響起,老馬的精神隨之一振,騰起馬蹄,揚起長鬃,長鳴一聲,疾馳疆場,詩人的情緒也達到了頂點。這先抑後揚的筆法,正見出陸遊內心世界的底色,雖然有灰暗,還是以亮色為基調!曹操《龜雖壽》詩結尾寫道:“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陸遊筆下的老馬與曹操筆下的老驥,精神是相通的!因此,人馬渾然一體,年雖老而誌不老,報效祖國,馳騁疆場,老而彌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