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養生詩(3)(2 / 3)

祭茶:茶乃靈秀之物,其性潔淨不汙,民間常以之為供品,祭祀祖先、神靈,祈求平安。此俗在產茶地曆史悠久,南朝《異苑》中曾記載一婦人因以茶祭墳,夢見一人對她“佳茗祭”表示感謝,還得到報答一事。陸遊在《題齋壁》中提到了此俗:

浮世本知緣苦薄,頹齡已與誌俱衰。平生所慕孤山老,剩欲懷茶奠舊祠。(《詩稿》卷五十三)曆代文人論茶,都把飲茶與品德相聯係,要求須人品與茶品相得,在世之人是這樣,對待祖先也是這樣。所以,清茶祭祀,隻合德高望重之人。詩中所提“奠舊祠”,表達人們對先輩清白風範的緬懷和讚頌。

茶事活動在宋代很興盛,陸遊筆下提到了鬥茶、分茶、詩茶社等茶俗。

鬥茶:亦稱茗戰,明張岱《夜航船》卷十一《日用部·飲食》記載:“越人以鬥茶為茗戰。”唐庚《鬥茶記》雲:“聚二三人於一室,取水烹茶,品論高低優劣。”陸遊《晨雨》雲:“青蒻雲腴開鬥茗,翠罌玉液取寒泉。”(《詩稿》卷五)分茶:又稱“茶百戲”,宋陶觳《清異錄》雲:“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茶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消失。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它是當時文人普遍喜愛的一種文化活動,陸遊茶詩中涉及“分茶”的甚多:“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臨安春雨初霽》,《詩稿》卷十七)“墨試小螺看鬥硯,茶分細乳玩毫杯。”(《人梅》,《詩稿》卷四十三)詩茶社:也稱品茶詩會。宋代文人多喜茶,宋徽宗《大觀茶論》把飲茶品茗視為文人士大夫“衝淡閑潔、韻高致靜”的高雅之舉。自然茶也就和詩結合在一起了,文人結成詩茶社,品茗談詩,以茶引詩。陸遊寫道:“茶碾細香供隱幾,鬆風幽韻入哦詩。”(《山居》,《詩稿》卷二十二)“閑話更端茶灶熟,清詩分韻地爐紅。”(《雪意》,《詩稿》卷七十四)二陸遊詩中多寫到年節習俗,藝術地再現當時民眾的生活情態。如:

濛濛煙雨暗江幹,新歲還勝故歲寒。酒壓濁清鳴社甕,菜分紅綠簇春盤。良辰節物元如昨,病客情懷自鮮歡。卻羨鄰村機上女,隔籬相換祭蠶官。(《新春》,《詩稿》卷十七)前村後村燎火明,東家西家爆竹聲。老逢新正幸強健,卻視徂歲何崢嶸!兒時祝身願事主,談笑可使中原清。豈知一出踐憂患,斂縮豈複希功名。雪霜滿鬢覺死近,節物到眼空歎驚。蠶官社公正暖熱,春盤儺鼓爭施行。蓬門車馬所不至,山僧野叟相逢迎。嗚呼吾曹見事晚,古俗實在蚩蚩氓。茅簷一笑語兒子:明當滿舉屠蘇觥。(《壬子除夕》,《詩稿》卷二十六)餞歲愁雖劇,迎年喜亦深。桃符帶草寫,椒酒過花斟。車馬久無跡,兒孫聊慰心。更欣春意早,處處有鳴禽。(《己未新歲》,《詩稿》卷三十八)《新春》作於淳熙十三年(1186),《壬子除夕》作於紹熙三年(1192),《己未新歲》作於慶元五年(1199),詩人與家人、鄉鄰共享新春快樂。

慶元五年,詩人又作《歲首書事》二首:

東風入律寒猶劇,多稼占祥雪欲成。鬱壘自書誇腕力,屠蘇不至歎人情。呼盧院落嘩新歲,賣困兒童起五更。白發滿頭能且健,剩隨鄰曲樂升平。

扶持又度改年時,耄齒侵尋敢自期。中夕祭餘分餺飥,黎明人起換鍾馗。春盤未抹青絲菜,壽暈先酬白發兒。聞道城中燈絕好,出門無日歎吾衰。(《詩稿》卷三十八)詩中描寫了山陰農村除夕歲首的豐富活動。“呼盧”句下自注雲:“鄉俗歲夕聚博謂之試年庚。”寫擲骰子遊戲,守歲時大家玩耍,試試新年運氣。“賣困”句下自注雲:“立春未明相呼賣春困,亦舊俗也。”寫元旦天尚未亮,兒童即紛紛起床玩耍,相呼“賣春困”。《乙醜元日》有句:“惟思買春困,熟睡過花時。”自注雲:“俗有賣春困者,予老憊思睡,故欲買之。”(《詩稿》卷六十一)“中夕”句下自注雲:“鄉俗以夜分畢祭享,長幼共飯其餘。又歲日必用湯餅,謂之餛飩、年餺飥。”“黎明”句寫元旦黎明家家戶戶皆換貼一幅新的鍾馗像,以辟鬼祛邪,保佑平安。尾聯下自注雲:“客來多言府中今歲上元燈甚盛。”又《初春》雲:“元日人日來聯翩,轉頭又見試燈天。”(《詩稿》卷三十八)舊俗於上元節(正月十五)賞燈,其時大家盡情遊賞玩樂,此前要做準備,遂將正月十三日定為“試燈日”,正月十八日定為“收燈日”。這兩首詩寫到過年的熱鬧歡樂,詩人與大家同樂,但年老身衰,又多了幾分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