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對閑適詩風情有獨鍾,他推崇梅堯臣詩的古淡自然,錢鍾書《談藝錄》亦認為陸遊學梅堯臣倡“平淡之旨”錢鍾書《談藝錄》(補訂本),第116頁,中華書局1984年版。。梅堯臣《讀邵》雲:“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梅堯臣《宛陵先生集》卷四十六,四部叢刊本。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一雲:“大抵欲造平淡,當自組麗中來,落其華芬,然後可造平淡之境。”何文煥輯《曆代詩話》(下)第483頁,中華書局1981年版。蘇軾《與二郎侄》雲:“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孔凡禮《蘇軾佚文彙編》卷四,《蘇軾文集》第六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陸遊詩的平淡即是由鍛煉組麗中來,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陸遊閑適詩的平淡風格,當時即受到詩壇的關注和好評。薑特立《應致遠謁放翁》評他的詩“淡中有味枯中膏”《梅山續稿》卷二,清抄本。。戴複古《讀放翁先生劍南詩草》說他“入妙文章本平淡”《石屏詩集》卷六,上海書店1985年影印本。。曆代詩人多欣賞陸遊的閑適詩,給予較高評價。劉克莊《後村詩話·前集》卷二舉陸遊晚年詩句“客從謝事歸時散,詩到無人愛處工”、“外物不移方是學,俗人尤愛未為詩”為例,評曰:“皮毛落盡矣。”劉克莊《後村詩話·前集》卷二,中華書局1983年版。亦欣賞其平淡風格。
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三“閑適類”選陸遊詩多首,計有《題齋壁》、《自述》、《書適》、《幽事》、《葺圃》、《北檻》、《登東山》、《題庵壁》、《山行過僧庵不入》、《閑中書事》、《小築》、《窮居》、《西窗》、《耕罷偶書》、《過鄰家戲作》、《簡鄰裏》、《戲詠閑適》、《閑中頗自適戲書示客》、《幽居述事》等。方回於《書適》詩下原批雲:“放翁老壽,為近世詩人第一,其閑適之詩尤多,姑選此五言六首,每首必有一聯一句佳。”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紀昀於《幽事》詩下批雲:“閑適詩易入頹唐一路,此妙不頹唐。”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
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卷一《品藻》雲:“務觀閑適,寫村林茅舍、農田耕漁、花石琴酒事,每逐月日,記寒暑。讀其詩,如讀其年譜也。”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卷一,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趙翼《甌北詩話》卷六說陸遊“凡一草一木,一魚一鳥,無不裁剪入詩”。又說陸遊詩凡三變,初境雅正,不落纖佻;中年宏肆,是又一境界;“及乎晚年,則又造平淡”。欣賞其“流麗綿密”、“清圓可誦”、“清奇”。《清詩話續編》(二),第1220~122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賀裳《載酒園詩話》“陸遊”條說自己喜愛陸遊《西窗》詩,“若得如此,亦平地小神仙矣。”《清詩話續編》(一),第452~45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陸遊《西窗》詩雲:“西窗偏受夕陽明,好事能來慰此情。看畫客無寒具手,論書僧有折釵評。薑宜山茗留閑啜,豉下湖蓴喜共烹。酒炙朱門非我事,諸君小住聽鬆聲。”(《詩稿》卷二十九)梁章钜《退庵隨筆》說陸遊詩“自從戎巴、蜀,而後始臻閎肆。迨及晚年,又力歸平淡。所謂‘詩到無人愛處工’者,蓋自道其詣力之所至也。”《清詩話續編》(四),第197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