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科學,是將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二者有機融合的新學科。《社會認識方法論》(歐陽康編著,1998年武漢大學出版社),是一部有關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專著。該書從方法論視角發掘和闡釋了馬克思的社會認識論思想,將社會認識活動分解為社會觀測、社會發現、社會預測、社會理解、社會評價、社會決策等具體方法,從活動與方法的統一中加以探討,在此基礎上,探討科學地從事社會認識理應遵循的方法論原則。書中明示,人文社會科學哲學,是關於人文社會科學本質、特點、規律、方法等問題的哲學探索,這種探索的特點是:它舍棄人文社會科學內的各具體學科如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藝術和哲學之間的差異,在自然科學的參照與比較下,探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本質、特點、規律等,為人文社會科學提供哲學方法論指導。這種探索的主要任務,是以哲學方式把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活動的方式方法,從而促進人文社會科學健康、全麵的發展。

其他相關的文獻如《中國現代化報告2002》(2002年北京大學出版社),是中國科學院課題組為國家發展謀略而寫的年度研究報告。其中關於中國與世界現代化進程的具體分析,提醒人們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發展發生重大轉折,工業經濟衰落,知識經濟崛起,並正在迅速改變世界。這些變遷,無疑也會反映到陶瓷行業和波及我們的學科建設與發展。書中將人類各曆史時期經濟活動的特征列出圖表,標明中國和世界發達國家在經濟建構,以及在文化教育方麵的差距。世界現代化的曆史表明:科學和知識創新是現代化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同樣,我們也可以認定:藝術和設計教育的活力,唯有源自於人們將其傳承演進和不斷出新的努力。當然,現代化的發展是綜合的、動態的,它涉及人類生活及教育領域的深刻變化,例如觀念、文化、教育、環境、知識乃至人的現代化。將上述因素糅進對陶瓷設計教育的思考之中,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總之,知道了自己所處的位置,看到了與別人的差距,以及了解了曆史進程的必然之後,讓人領略到某種緊迫感,也得到啟示:在我們耕耘的學科領域內,如不感覺、洞悉和把握時代的先機,便可能趨於衰落,不適時營造時代風範,便可能走向退化。

上述幾方麵文獻資料的查閱,對構建本書寫作的框架,以及構思相關論述的展開均是非常有益的。當然,這些隻是前期的基礎工作,隨著該書寫作的具體展開,仍需更為深入細致地參閱相關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