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xǐ),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dǔ)於親,則民興(xīng)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譯文:孔子說:“待人恭敬但不知禮節就會徒勞無功,為人謹慎但不知禮節就會拘謹,有勇氣但沒有禮節就會闖禍,直率但沒有禮節就會話語尖刻。
君子如果厚待親人,那麼百姓就會講仁德;君子如果不拋棄老朋友,那麼百姓就不會對人冷淡無情。”
孔子說:“振奮精神在於《詩經》,在社會上立足在於禮,成就完備在於音樂。”
任重而道遠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裏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譯文: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孤兒和國家命運都托付給他,麵對生死存亡的時刻他絕不會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啊!”
曾子說:“讀書人不能沒有剛毅的性格,因為他們肩負重任道路遙遠。把實現仁德當成自己的責任,不是也很重要嗎?直到死了才停止奮鬥,不是也很遙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