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李密救友赴太原·唐公耿直害恩公
卻說秦瓊在皂角林打死人命,正合著潞州蔡刺史審理此案。蔡刺史既已認出秦瓊,心下便存了關照之意。無如他立心做一個好官,卻不願輕易放過秦瓊。堂上一番詢問,心中已是明白,秦瓊果無大錯,隻有一節,秦瓊不願提供證人名字,卻又讓人作難。
蔡刺史不願草菅人命,隻得安慰苦主,讓他回家聽信。吩咐將秦瓊收在監牢中,容後再審。
那金甲童環二人,得了這場功勞,心裏卻並不快樂。心知秦瓊替雄信扛著,好歹也得讓雄信知曉。當下打發人星夜到二賢莊報信。
雄信接到此信,卻是目瞪口呆。分別不到半日,秦瓊竟已落在監牢之中。聽報信人說話,正是自己送秦瓊金銀,讓他惹火燒身。更聽那報信人說秦瓊為了不牽出他,如今短了證人,事情正是難辦。
雄信心中更是感動,連夜便派人去請伯當映登魏征茂功等人,一起商議,如何救出秦瓊。
天剛亮,伯當等人知道秦瓊犯事,心急如火,片刻也無耽擱,早已到了。
聽雄信說完情況,眾人也如雄信一般毫無頭緒,隻有茂功含笑不語。
雄信見他麵露微笑,心知他必有主意,當下心中一寬,問道:“三哥,你有何主意?”
茂功笑道:“貧道掐指一算,二哥此次雖然凶險,因他有貴人星照命,卻善能逢凶化吉。眼前之事,因牽涉到二賢莊,稍一不慎,將會惹火燒身。是以我等不宜出麵。但伯當應該心有良策。”
雄信聽茂功這樣說,心中大定,向伯當望去。
原來伯當早已想到一人,因雄信沒有問他,他也沒有說。此時見茂功如此說話,心知自己的想法得到老道認可,必定可行,再不遲疑,向雄信道:“蒲山公李密前次與我等追趕二哥,不辭辛勞,他卻是蔡刺史的恩師,此番尋他去,定能救得二哥。”
雄信大喜。原來華夏數千年,於那師道尊嚴看的卻是甚重,既有恩師出頭,蔡刺史這邊當容易打點。
當下眾人催伯當火速去請李密。雄信這裏托莊丁帶信給金甲童環,托他二人好生照顧秦瓊。又命家人用銀兩將牢裏的牢子打點了,免得秦瓊吃苦。
隻一個時辰,伯當回報,李密已去府衙了。
原來蔡刺史得晉王推薦在山西為官,他是武將,卻得熟悉公事,方好做事。當時吏部派蒲山公李密教他做官,足足兩月,方才上任。是以蒲山公便成了他的恩師。蒲山公被貶之後,慣常在潞州隱居,他也常去看望。
此次李密聽得秦瓊受困,他因與伯當交好,前日又見伯當與秦瓊甚是相得,因此伯當來求,他滿口答應,立刻上路,奔潞州府衙而來。
蔡刺史將李密迎入,再拜坐定。原來李密既貶,卻很少到府衙來坐。蔡刺史難得恩師親自上門,自然殷勤。
聽李密說起來意,蔡刺史心下明了,當下回道:“按說恩師曾教弟子勤政公道,弟子不該聽信恩師一麵之辭。隻是弟子也知秦瓊冤枉。去歲因他掀了我的轎子,我當街責打了他,心中已是過意不去,此刻正要開脫於他。無如他的案子乃是人命案子,雖是誤殺,卻有人證物證俱在。他又說不清金銀來曆,讓學生甚是犯難。”
李密道:“既是如此,卻如何是好?”
蔡刺史道:“學生知道秦瓊必是為綠林朋友遮掩。他在山東地方,甚是結交一些綠林朋友。此次病在潞州,若無綠林朋友照應,也定有艱難。若說學生為地方官,本應順藤摸瓜,將綠林人一網打盡才是。隻有一層,秦瓊是個做捕快的,他慣常也能捕得一些小賊。既是他的朋友,綠林中必非等閑之輩。前日太子傳話,官府中要善待綠林人物。既有太子此言,此次事情便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