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王(姬發)伐紂滅商建立了周朝,到周赧王(姬延)時東西周分治共近八百載。在這個長達800年的時間裏,王位更迭了38次。其中既經曆了因周厲王(姬胡)的暴政而引起的公元前841年的“國人暴動”,也曾有過周宣王(姬靜)的中興和鼎盛。
周宣王的父親厲王姬胡是一個昏庸無道、貪利斂財、暴虐殘忍的君王。司馬遷在《史記·周本紀》中是這樣記述的:“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之”,當時的良臣召穆公進諫說:“民不堪命矣。”他聽了非但不檢點自己,反而在暴怒之下,從衛國請來一位妖巫,命令他猜度誰在批評君王,就將誰殺死。從此以後言路閉塞,老百姓什麼也不敢說。即使是親朋好友、同鄉鄰居在街上相見,也隻是用眼神互道問候,即《史記﹒周本紀》所說的:“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但壓迫愈深,反抗愈烈,大家實在忍受不了這種禁錮,終於在公元前841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起義。憤怒的起義軍包圍攻打了王宮,厲王狼狽逃到了晉國的彘邑。在此之前厲王已經立兒子姬靜為太子。姬靜沒有逃走,躲到了召穆公的家裏。起義軍知道了這一情況後,便包圍了召穆公的宅院,要他交出太子。召穆公為了給周王朝留下後嗣,便忍痛以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而殉難。
在厲王流亡彘邑、太子又不得繼承王位的時間裏,國之政事便由召穆公、周公等公卿近臣處理,國號稱“共和”。共和十四年(前828)周厲王在彘邑病逝,一直生活在召穆公家裏的太子姬靜,便由召穆公、周公等擁立為王,是為周宣王。這時的周王朝由於厲王的恣意踐踏,已經是千瘡百孔,破敗不堪。周宣王完全不同於他的父親,他生性仁厚,恤國愛民,身旁又有召穆公和周公的輔佐,君臣同心協力,並師古之文、武、成、康四王的遺風,打造清明政治。很快,國勢就有了新的起色。原來各主其政的諸侯國,重又承認周的宗主國地位。
周宣王的妻子是齊侯的女兒,齊國姓薑,古稱其為薑後。薑後約生於公元前835年,她是一位美麗、賢惠、胸懷國之大事,時時處處關心朝廷的進退安危的不凡女人。對於周宣王即位之初的廢寢忘食勤於國事,和關心民眾疾苦的作風,她十分擁護和讚賞。每當宣王因處理國事很晚才回到後宮時,她總是極為溫婉地問寒問暖,並用著很為得體的語氣鼓勵他長此堅持下去。當時的周禮是很嚴密的,是人們普遍遵守的行為規範。薑後一切都依周禮辦事,真正做到了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周宣王的勤於朝政,堅持了幾年以後,便漸漸鬆懈下來,經常早睡晚起,既使在應當上朝理政的時候,也是鬆鬆散散。許多政務得拖就拖,完全沒有了即位之初那種勵精圖治、勤懇務實的優良作風。薑後見此情形,十分焦慮不安。她深知一國之君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盛衰成敗。況且,國家剛剛從亂到治,國務繁忙。如任宣王這樣懈怠下去,不隻會前功盡棄,還可能重蹈其父的覆轍,招致更為可怕的後果。為此,她茶飯不思,深夜不眠,苦苦思索如何勸諫宣王改弦更張。很快,這位聰明的王後便有了辦法。
這一天,日已近午,宣王才懶洋洋地呼喚奴婢,為他穿衣用膳。薑後依然滿臉是笑地在一旁關照。待宣王走出宮寢後,她立即脫掉王後衣冠卸下發髻上的金銀珠寶飾品,換上了普通百姓的女裝,麵帶愁苦,到了後宮的監牢。然後,命一名婢女將這些情況稟報了宣王。宣王聞訊,大為驚悚,不知王後為何親赴牢房。急令左右侍者陪他前去探望。見到薑後他急切問道:“王後為何如此為難自己?”薑後依然謙和恭順答道:“臣妾無德無才,不能對君王治國有絲毫幫助,反而因為品德修養太差,使得君王因為迷戀於我,而長逗留於後宮,耽誤了按時上朝聽政,致使群臣百姓錯怪君王貪戀女色。而貪戀女色是百禍之首,曆史上的教訓十分慘痛。君王不會忘記,桀王因為沉湎於喜妹而亡於商湯;商紂王因為迷戀妲己,導致民怨沸騰,諸侯叛離,敗於武王的征伐而自焚於鹿台。夏、商兩代均因女色而亡,這就讓臣妾自省,如果說當今的周王朝也潛在著某種危險的話,這種危險不在別處,完全在臣妾身上。所以,為了大周王朝的綿延和鞏固,為了君王您的錦繡前程,請君王遵照禮法懲治臣妾的罪過吧。”薑後說完,一臉沉重,低頭等候宣王發落。宣王聽完她這一番語重情長的話,見了她那誠懇等待處罰的樣子,心裏十分感動,暗想:“她真是個心地無私、憂國憂民的賢德女人,不僅不應當治她的罪,還應當褒揚她嘉獎她。”於是說道:“王後過於自謙自責了,你不隻沒有錯,而且有功。這功就是你心懷國家社稷,一言一行都是為了孤王把國家治理好,不再重蹈夏桀商紂的覆轍,難得呀難得。”說完,趨前一步,拉起薑後的手,珍愛地說:“與孤王一起回宮吧,這裏太委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