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年的經驗教訓(2 / 2)

應該說,這些問題發現得很早,隻是遲遲沒有引起的重視,從而失去解決問題的恰當時機。直到2005年5月,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才終於解決了中國廣播影視集團的問題。

2005年開始的以“三局合並”和“兩台合並”為主要內容的廣播電視體製改革,在地方台一線工作人員中引起很大爭議。首先是“三局合並”屬於文化管理體製的重大變動,理應慎重研究決定。而實際做法卻是在《關於在文化體製改革綜合性試點地區建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的意見》這樣一個不屬於全國性文化體製改革的文件中就規定了“三局合並”。其次,“三局合並”大大削弱了地方廣電局的管理職能,違背了國務院1997年8月11日發布的《廣播電視管理條例》中關於地方廣播電視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廣播電視管理工作”的規定。這使廣電總局提出的“局管台,台控企”的要求實際上很難落實。第三,廣播和電視是兩種不同的媒介,各有各的功能。“兩台合並”的意義何在?如果合並後廣播和電視分別運營,“兩台合並”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如果真的合並運營,實踐告訴我們,廣播電台的功能不免會遭到削弱。

廣播電視體製改革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難免會出現曲折。關鍵在於要發揚民主,廣開言路,虛心聽取各方麵的意見,尤其是反對意見,做到民主決策,科學決策,依法決策。

三、遵循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要全麵評價廣播電視業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十年來,在中央正確的方針政策指引下,廣播電視工作者,包括各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研究人員,對廣播電視發展規律進行了有益探索,在認識上有了進一步提高。2010年,總局領導提出了要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地堅持“四大原則”。就是:準確把握雙重屬性(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堅持雙重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遵循雙重規律(文化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以及完成雙重任務(發展公益性事業和經營性產業)。在提高認識、恰當處理四個“雙重關係”的基礎上,逐漸形成推進廣電工作的總體框架,即“一個目標”,廣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兩個輪子”,公益性廣電事業和經營性廣電產業一起發展;“三個體係”,建立公共服務體係、市場運作體係和政府監管體係;“四個創新”,節目內容創新、體製機製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這些都是近十年來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和對工作布局的成熟認識。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這是認識客觀事物中貫徹辯證思維的科學表述。

體製屬於生產關係的範疇,改革體製為的是解放生產力。按照這個標準,廣播電視第一波體製改革調動了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到90年代廣播電視業出現了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的發展局麵。但是,由於管理沒有跟上去,散濫現象一直持續到今天。第二波體製改革由於論證不足、行動倉促,對解放生產力未見明顯成效,還遺留下不少亟待處理的問題。第三波體製改革見到一定成效,電視劇、動畫產業以及民間製作公司發展很快;同時,也引發了相當多的爭議。究竟結果如何,還要看今後的進展。

十年來,廣播電視業發展迅猛,表現在覆蓋能力、節目製作能力、播出能力、國際傳播能力以及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科技進步、隊伍建設都有大的提升和進展。

然而,也還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

僅以廣播電視節目為例,一方麵十年來節目數量年年增加,另一方麵節目質量卻不盡如人意,精品偏少,導致幾家電視台搶播同一部電視劇,實為世界電視業少見的奇怪現象。新聞節目中還有虛假新聞、有償新聞。婚戀交友類電視節目身份造假、低俗涉性、炒作拜金主義。文藝類節目中媚俗、庸俗、低俗問題。電視劇中渲染血腥暴力。電視購物節目商業誠信缺失。節目形態模仿居多,原創偏少。一種節目形態受到歡迎,多家群起效仿,造成節目嚴重同質化,等等。

其他工作領域中,也有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總而言之,係統梳理十年來廣播電視業在改革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和實際存在的問題,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可使今後十年廣電業改革發展更加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