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廣播電視體製改革的時代背景(2 / 2)

黨的十七大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標誌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科學發展階段。同樣,我國廣播電視在經曆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和規模擴張,實現第一次以政策突破為特征和第二次以技術突破為特征的重大突破之後,從新世紀開始進入了以整體轉型和科學發展為特征的第三次重大突破和新的發展階段,實現廣播電視的科學發展成為這個階段的基本目標。

實現廣播電視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堅持以發展為主題,把解放和發展廣播電視生產力,最大限度地提供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廣播電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作為第一要務;二是堅持以人為本,調整和優化內部結構,注意內容、質量、效益的提升,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三是堅持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解決好事業與產業之間、廣播與電視之間、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協調、不平衡問題,尋求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路子。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是廣播電視體製改革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實現廣播電視整體轉型和科學發展,是廣播電視體製改革的時代要求。十年間的廣播電視體製改革,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逐步向前推進並取得突破性進展的。

這十年的廣播電視體製改革,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2000年8月“蘭州會議”(即國家廣電總局2000年8月中旬在蘭州召開的“全國廣播影視局長座談會暨村村通廣播電視現場會”)為起點,到2003年6月中央部署文化體製改革試點以前的近3年時間內,以貫徹落實中辦發[2001]17號文件、積極推進廣播影視集團化改革為標誌,開展包括組建廣播影視集團、實行多媒體經營,堅持治散治濫、推動市(地)縣(市)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職能轉變,加快人事勞動製度改革、實行全員聘任製和勞動合同製等為主要內容的新世紀第一輪體製改革。第二個階段,以2003年6月中央部署文化體製改革試點為起點,到2005年12月各試點地區和單位基本完成任務的兩年半期間,以貫徹落實中辦發[2003]21號文件和中央召開的全國文化體製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為標誌,開展包括深化廣電行政管理體製改革、推動兩台合並、實施製播分離改革和加快廣電產業發展、深化事業單位內部三項製度改革等一係列改革。中辦發[2003]21號文件確定的文化體製改革綜合性試點地區是: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重慶市、深圳市、沈陽市、西安市、麗江市。另確定北京市重點是發展文化企業,培育文化市場。該文件還確定20家新聞傳媒和出版單位為文化體製改革試點單位,其中廣播電視係統有浙江廣播電視集團、山東廣播電視總台、南京廣播電視集團、深圳電視台、廈門電視台等5家單位。第三個階段,以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的若幹意見》(即中發[2005]14號文件)的頒布實施為標誌,以2006年3月中央召開全國文化體製改革工作會議為起點,在總結試點的基礎上,改革逐步向麵上推開,並向縱深拓展,開展了包括加快構建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係、推動廣電集團事企分開、加快經營性單位轉企改製等各項改革。這個階段一直持續到2010年以後。

從總體上看,這一時期的廣播電視體製改革成績斐然,成效顯著,同時也出現某些失誤問題。本章第二、三、四節將就重點領域的改革作如下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