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有關工作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大會於2005年10月20日通過《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該公約致力於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的多樣性。2006年,廣電總局參與製定《公約》,為我國參加這項公約提出了積極的建議。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決定批準該公約。2007年,廣電總局繼續參加文化部牽頭組織的該公約跨部門協調機製,參加了《公約》第一次政府間委員會,在製定議事規則、公約操作指南和討論國際合作、文化多樣性基金、公民社會等議題時,廣電總局參會代表根據我國廣播影視管理的現狀,提出相關建議,有力地維護了國家利益。
此外,2001年以來,廣電總局多次派代表出席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廣播聯盟(簡稱“亞廣聯”)版權委員會年會,向亞洲各國代表介紹中國政府對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保護情況。2009年,廣電總局與日本廣播協會(NHK)共同舉辦了“數字時代的影像版權保護研討會”,與匈牙利、日本、韓國等國的廣播組織就使用作品付酬問題進行了研討。
七、法製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
為適應廣播電視法製建設日益繁重的迫切需要,中編辦和廣電總局批準,2006年3月,單獨組建了廣電總局法規司(編製6人),並在廣電總局廣播影視發展研究中心下專門設立了廣播影視法律事務所(編製8人),業務由法規司直接領導;2007年11月19日,廣電總局發布的廣局[2007]467號文規定,法規司設辦公室、法製處、行政複議處(司法處)等3個處室,行政編製增至10人;2009年4月9日,廣電總局發布的人幹字[2009]103號文規定法規司辦公室加掛知識產權處牌子。2010年7月30日,廣電總局發布的人幹字[2010]272號規定,法規司行政複議處撤銷“司法處”的牌子,加掛“綜合執法指導處”牌子。各地黨委、政府和廣電部門也日益重視加強法製工作力量,北京、山西、湖北、上海、四川、海南、重慶、甘肅等省、市廣電局也先後設立了專門的法製工作機構。其他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廣電局也都確定了負責法製工作的有關處室和專職法製工作幹部以及工作人員,使得法製工作隊伍不斷充實,為做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組織保證和人才基礎。
新世紀頭十年,廣播電視法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其中的經驗值得總結和肯定:一是主要領導帶頭學、親自抓、做表率,以戰略的眼光高度重視和推動法製工作。各級廣播電視行政管理和從業人員切實增強法律意識,使學法、用法、守法成為一種自覺行為。二是著力提高製度建設質量,各項法規始終圍繞中心、促進發展,貼近實踐、有效保障。三是堅持深化改革創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方式,不斷提高行政效能。
實踐證明,法製工作對廣播電視科學發展的支撐和保障功能越來越明顯,對於提高行政部門的執政能力和公信力,對全行業實施有效管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後廣播電視法製係統工作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切實增強法治意識,全麵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