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宣傳製度
廣電總局多次重申各級廣電行政部門必須履行宣傳管理職責,2008年全國廣播影視工作會議特別指出省級廣電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電台電視台特別是集團、總台的宣傳管理。在管理實踐中,不斷健全完善管理製度和機製,形成了專項宣傳協調製度,重大宣傳活動預案製度,重大事件請示報告製度,編播例會製度、三級審查把關製度、重要節目審查和管理製度、重播重審製度、收聽收看和視聽評議製度、責任事故報告和處理製度等一係列製度,規範和保障了宣傳工作有序開展。
(三)強化新聞立台理念
麵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文化體製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近年來,廣電總局突出強調了新聞立台的必要性,指出新聞立台是廣播電視堅持性質、鞏固地位、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的內在要求。為此,廣電總局明確要求各級電台電視台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拿出最好頻道頻率、最好時段,努力辦好新聞節目王太華:《在全國廣播影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0年1月12日。。在這一思路指導下,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得到了加強,開播了若幹新聞類頻道,如2003年7月1日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開播;2010年8月2日河南電視台新聞頻道開播;2011年1月1日北京電視台“公共·新聞”頻道開播。
(四)治理整頓不良傾向
加強重要領域、熱點節目監管,淨化熒屏聲頻,努力維護群眾利益,特別是為未成年人成長營造良好文化環境。
一是開展抵製低俗之風專項行動。這項工作深入持久,力度大,針對性強。2001年,廣電總局就明確提出要糾正廣播電視宣傳中存在的豪華風、濫情風、戲說風、聊天風、競猜風、案件風等6種不良傾向。2002年,著重整治娛樂性綜藝節目存在的不良傾向。2004年,著重治理談話類節目存在的低俗問題。2006年,重點治理法製類、綜藝娛樂類和談話類節目的低俗問題。2009年,重點治理涉性節目,停播了37個涉性下流節目;治理炒作名人醜聞緋聞劣跡的訪談類節目。2010年,重點治理情感故事類、婚戀交友類節目,對這兩類節目的嘉賓、主持人、話題、內容、審查、播出等環節提出明確要求,停播了7個有問題的欄目,並向全國廣電係統通報了有關地方整改情況。
二是整治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加強有獎競猜類節目管理,2005年4月,廣電總局發文,嚴格限製電話和手機短信參與競猜內容的節目播出次數和時間,規定新聞和新聞類節目一律不得開設電話和手機短信參與的有獎競猜。加強證券類節目管理,2006年,廣電總局和證監會聯合規範證券節目,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強少兒節目管理,2004年4月,廣電總局出台了《廣播影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方案》,廣泛開展廣播影視“淨化工程”,其後發文禁止播出電腦網絡遊戲類節目。2010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有獎互動節目停播整改工作和證券類節目自查整改工作,對部分衛視節目進行停播整改,對有關機構和責任人進行嚴肅批評。
三是整治虛假新聞、有償新聞。2007年7月8日,北京電視台生活頻道播出《紙做的包子》的虛假新聞,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廣電係統全麵加大虛假新聞治理力度。中宣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發出通報,要求嚴肅新聞出版工作紀律,建立重大失誤責任追究製度,切實加強新聞出版單位自身建設,不給製造和傳播虛假新聞者以可乘之機,特別要求新聞單位嚴格執行社會自由來稿及互聯網信息使用等管理規定,不得刊播、轉載、轉摘未經核實的來稿和信息。此後,全國廣電係統將虛假新聞、有償新聞治理與“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結合,與行風評議活動結合,加強製度建設和隊伍思想作風建設,努力杜絕虛假新聞、有償新聞的產生和傳播,以維護廣播電視媒體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