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過實驗試點先行,有效規範技術應用推廣
對關係全局和長遠的新技術應用,始終采取先試驗試點、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再行推廣的方式,這樣既避免了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同時又有利於統籌協調發展。比如,推進有線電視數字化,首先是2003年開始在49個城市和地區進行試點,建立了有線數字電視技術新體係,探索了整體轉換的思路和模式,之後是2006年由試點向全國大中城市鋪開。比如,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2006年4月,確立了先行試驗、確定標準、再行推廣發展的方針,奧運前在北京、上海、天津、青島、秦皇島、大連等6個奧運城市和廣州、深圳進行網絡試驗,其後在37個城市實驗播出,以確保全國統一標準、統一運行。比如,數字聲音廣播,正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開展技術試驗,探索發展模式。在開展技術試驗和推廣技術應用過程中,廣電總局注重強化指導職能,同時加強了對違規占用頻率、擅自開展技術試驗等的查處,有效規範了發展秩序。
九、涉外管理
廣播電視涉外管理始終圍繞“加強調控、規範管理、確保安全”展開。
(一)加強境外衛星電視落地管理
一方麵,對境外衛視落地實行審批製度,每年審核確定準許在三星級以上涉外賓館飯店等接收的境外衛視名單,並建立了境外衛視統一監管平台,統一提供境外衛視信號,實行動態監看廣電總局第27號令《境外衛星電視頻道落地管理辦法》。。另一方麵,查處非法衛星接收設施。2001年和2003年,全國廣電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大規模的集中整治行動,特別是從源頭上加強衛星接收設施管理,取締非法“小耳朵”。2004年2月,廣電總局、公安部、國家安全部、信息產業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國務院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召開部際聯席會議,部署進一步加強境外衛星電視傳播秩序專項整治工作。在連續的整治行動中,收繳了大量非法接收設施,2006年,查獲了製售非法接收設施的“雷霆430”大案,取得了源頭整治的重大戰果。2007年,全國境外衛星電視傳播秩序專項整治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製度建立,16家成員單位參與,標誌著聯合整治工作進一步加強。
為依法規範衛星電視廣播地麵接收設施行為,有效打擊非法安裝服務活動,2009年廣電總局製定出台了《衛星電視廣播地麵接收設施安裝服務暫行辦法》(總局令第60號),明確國家實行衛星地麵接收設施安裝服務許可製度。
(二)嚴格境外資本準入管理
這方麵管理的總體思路是按照我國加入WTO時承諾的開放政策,逐步規範引進外資工作。具體政策集中體現在2005年廣電總局等5部門聯合出台的《關於文化領域引進外資的若幹意見》中,該意見明確了“允許”和“禁止”事項,禁止外商投資設立和經營廣播電台(站)、電視台(站)、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節目製作及播放公司,禁止外商投資利用信息網絡開展視聽節目服務,外商不得變相進入頻道、頻率等宣傳業務領域。依據這些規定,廣電總局進行清理整頓,並反複重申電台、電視台不得向境外機構出租頻道(率),不得與境外機構合資、合作經營頻道(率)以及開辦固定欄目和直播節目。
(三)按照提高質量、調控數量的要求,加強境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
2004年10月,頒布實施《境外電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規定》(廣電總局第42號令),確定了三級管理部門的職責:廣電總局負責境外影視劇引進和以衛星傳送方式引進境外其他電視節目的審批;省級廣電行政部門受廣電總局委托,負責本轄區內境外影視劇引進的初審和其他境外電視節目引進的審批和播出監管;地(市)級廣電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播出境外電視節目的監管。近年來特別加強了影視劇引進管理。一方麵對引進境外影視劇的總量、題材和產地等進行調控和規劃,實行引進規劃立項管理,並建立了引進劇的許可證版權期限製度。另一方麵,調控引進劇播出時間。限定了比例,各電視頻道每天播出境外影視劇不得超過該頻道當天影視劇總播出時間的25%,播出的其他境外電視節目不得超過該頻道當天總播出時間的15%;限定了時間,未經批準黃金時段(19∶00~22∶00)不得播出境外影視劇。廣電總局建立了引進劇播出情況統計機製,加大了對亂播亂放行為的監管和查處力度。
(四)加強涉外合作、交流管理
實施中外合作製作電視劇、動畫片題材調控,對中方主創人員比例、國內外版權等方麵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加強對邀請境外演職人員參加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的審批和管理。規範境外機構設立駐華廣播電視辦事機構管理,要求駐華辦事機構每年向廣電總局書麵報告業務活動情況,並明確境外機構不得在中國境內設立廣播電視代理機構或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