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監管機構和設施建設(3 / 3)

2006年1月,經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廣電總局信息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監管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為廣電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能一方麵是對全國公共信息網絡視聽節目內容和傳播秩序進行監管,另一方麵是傳統廣播電視頻道的名稱、呼號、台標、節目套數、設置範圍、轉播覆蓋、廣告播放等進行監督,為規範播出機構傳播秩序服務。在信息網絡視聽節目管理方麵,廣電總局信息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監管中心建立了技術較為先進的信息網絡視音頻節目監看係統,下設互聯網視聽節目、IP電視、手機電視、移動電視等子係統。其中,互聯網視聽節目監管係統的自動搜索能力達到二百五十多萬家,可以實施24小時全天候搜索,除一般形態的視聽節目外,還可以對網上以P2P、播客、微博等傳播方式的影視節目進行監管,能夠搜索定位色情、暴力等節目,為有效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2010年,互聯網監看技術係統對境內外一萬六千餘家視聽節目網站不間斷搜索,加強對有害節目排查和研判,經人工核查,發現並提出處理意見的違規網站一千八百多家,查獲網上有害節目二千多個;特別是按照全國整治互聯網和手機媒體淫穢色情信息專項行動的部署和要求,重點開展互聯網和手機媒體涉及淫穢色情等低俗試聽節目專項監管,集中清查專業色情視聽網站及導航網站,共計查獲境內外淫穢色情網站568家,境內淫穢色情WAP網站44家,切斷了15.4萬個色情、低俗節目在網上的傳播,為創建文明和諧網絡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目前,圍繞確保安全可控、為推進三網融合提供服務保障,正在抓緊建設IP電視、手機電視監管係統。

各省級廣電部門適應信息網絡視聽節目服務管理的要求,陸續確定了信息網絡視聽節目管理機構。北京、廣東、重慶、浙江、廣西、河南、湖北、河北、安徽等省(區市)成立了專門的信息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監管中心,建立了互聯網視聽節目監管係統。地方廣電部門依據法規,對本省區域內以互聯網視聽節目為重點的新媒體視聽節目加強監管。

四、安全播出調度指揮機構建設

全國安全播出調度指揮機構,是適應新時期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形勢,特別是為防範“法輪功”組織攻擊破壞廣播電視而誕生的,並伴隨著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和為有效避免各類偶發性播出事故,不斷健全完善。

2002年,為確保黨的十六大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廣電總局開始調研、籌建安全播出調度指揮機構。2003年1月,經中編辦批準,廣電總局成立了國家廣播電視安全播出調度指揮中心。目前,安全播出調度指揮中心已建立了全國指揮調度平台、全國廣播電視預警信息發布係統、全國調度指揮應急通信係統。全國指揮調度平台是日常安全播出管理和應急處置中重要的技術平台,連通各省調度指揮機構、業務管理部門以及全國重點播出單位,用戶終端近400個。全國廣播電視預警信息發布係統,包括一個中心平台、32個省級預警平台、數千個預警接收終端點,覆蓋了全國縣及縣以上所有重要播出單位,通達縣級有線網絡播出前端,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預警信息網絡,在處理應急事件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調度指揮應急通信係統是廣電係統“快速響應、有效處置”突發事件的重要通訊手段,為調度指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通訊保障。

2003年,廣電總局向全國發文,要求各省盡快落實安全播出調度指揮機構,構建信息暢通、職責分明、有機聯動的全國安全播出調度指揮係統。其後,各級廣電部門加快成立安全播出指揮部,二十多個省正式成立了省級安全播出調度指揮機構,不少地區都擁有了較為先進的安全播出監管技術手段、調度指揮平台和防控體係,編製了安全播出應急預案。

經過各級廣電部門共同努力,全國廣電係統基本形成了“反應快捷、指揮有力、調度靈活、令行禁止”的安全播出調度指揮體係,建立完善了安全播出應急預案,實現了由結果管理、局部管理轉變為過程管理、綜合管理,由各自為戰轉為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從組織上、製度上、技術上顯著提高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這一體係,經受住了“法輪功”組織攻擊破壞的考驗,確保了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等重大會議和活動的安全播出,確保了中央政令暢通,確保了廣播電視宣傳任務的完成;經受住了雨雪冰凍、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發自然災害的考驗,促進了災區廣播電視迅速恢複播出;經受住了數次衛星技術故障的考驗,及時應對,科學調度,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不利影響;同時,有效應對各類影響安全播出的事件,最大可能降低了各類不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據統計,2009年全國廣播電視安全播出事故比2008年下降了26%,2010年重大事故發生率較2009年又有了進一步降低。

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廣播電視新媒體播出安全的問題開始顯現,並開始引起高度重視。廣電總局已提出要拓展工作領域,將新媒體納入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並正在抓緊研製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IPTV等的安全播出管理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