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和廣播電視事業的快速發展,1986年成立的學術團體——中國廣播電視學會不能適應廣播電視行業深化改革的需要,2004年8月,民政部批複中國廣播電視學會更名為“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更名後協會除了具有學會的原有職能外,還增加行業自律、行業維權職能等。
一、行業組織的職能界定
在《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對文化行業組織提出了具體要求,重點提出“各類文化行業組織要依照法律和章程,認真履行市場協調、行業自律、監督服務與維權等職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中國版權協會、中國演出協會、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等,要切實轉變職能,加強自身建設,完善服務功能”。這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對文化領域的行業協會提出了明確的任務和要求。
以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為例,它是一個社團法人,具有特定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所謂特定是指民政部頒發的社團法人執照中規定的經營範圍。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社團法人執照中明確寫明:學術交流、專業培訓、編輯書刊、組織評獎、谘詢服務、國際交流。
中廣協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團結全國廣播電視工作者,開展廣播電視政策理論研究,加強行業自律,協助政府進行行業管理,維護廣播電視行業和廣播電視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播電視業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
二、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履行自律維權職能
(一)自律工作
1.以抵製低俗化為突破口,在行業內開展自律教育
2005年6月,在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委員會成立大會上,針對部分文藝類、娛樂類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出現的媚俗、低俗、無知、惡搞等現象,廣電總局領導在講話中對此做了深刻分析,並提出整改意見,引起與會同誌的高度重視。抵製“三俗”成了參加會議播音員、主持人的一個熱門話題。大家一致表示,播音員、主持人是廣播電視的代言人,傳遞著黨和國家的聲音,要充分認識自己職業的榮光和使命。要抓住協會成立的契機,加強播音員、主持人的自律教育,提高認識,約束行為,自覺抵製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低級趣味,努力扭轉低俗化傾向。中央領導同誌對總局和協會抓住反低俗化問題開展工作十分重視,認為這個問題抓得準、抓得好。
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誌的指示精神,把抵製低俗化活動推向深入,2005年7月19日,中廣協會播音主持委員會在京召開了“珍惜受眾信任、樹立健康形象”座談會。座談會上,協會向全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發出倡議,要求大家堅持正確的方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增強社會責任感,珍惜受眾信任,展示健康形象,自覺抵製低俗之風。座談會不久,協會又舉辦了“全國播音員、主持人培訓研討班”,邀請有關領導和專家就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等問題進行專題培訓。培訓班上,參加會議的200多名播音員、主持人共同簽署了《中國廣播電視播音員主持人自律公約》。並在此基礎上,製定監管標準和實施細則,通過建立長效機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上海廣播電視界播音員、主持人召開學習座談會,學習討論有關抵製低俗化的會議精神,並發表《響應書》,要按照協會自律公約的精神和規定去檢查約束自身的行為。河北、山西、廣東、遼寧等省廣播電視界播音員、主持人也紛紛召開各種座談會、研討會,學習精神,提出措施,貫徹落實。
一段時期以來,少數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忽視了自己所應擔負的社會責任,背離了社會主義廣播電視應該遵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在醫療廣告和醫療坐台節目中,出現一些違法違規廣告和低俗節目,嚴重汙染了社會風氣,損害了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破壞了廣播電視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為此,廣電總局發布了一係列處理通報,對一些播出機構提出批評,限期整改。2007年9月,中廣協會專門召開了“樹立媒體形象,擔當社會責任,杜絕違規節目”座談會,會議提出要深刻認識出現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深挖低俗下流節目產生的根源,采取切實舉措,貫徹落實好總局的決定。
會後,協會迅速把會議精神向各省廣播電視協會和各個專業委員會進行了傳達,要求各單位認真貫徹總局通知精神,承擔起社會責任,堅決杜絕違規節目。
2.以抵製虛假新聞為切入點,倡導新聞工作職業道德
2007年7月,北京電視台生活頻道《透明度》欄目播出了題為“紙做的包子”的虛假新聞。報道無中生有,編造了北京市某區一些黑加工點使用廢紙箱為餡製作包子出售的假新聞。消息播出後,引起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中宣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就此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宣傳部、廣電廳(局)、新聞出版局、中央各主要新聞單位發出通報,要求從這起嚴重錯誤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加強製度建設,確保新聞真實準確,堅決杜絕虛假新聞。
麵對業界出現的這一嚴重事件,中廣協會迅速作出反應,向全國各級廣播電視協會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協會組織認真學習領會中央有關部門發出的通報精神,深刻認識這起虛假新聞的嚴重危害性。通知指出,這起事件不僅違反了國家法律法規、黨的新聞紀律和新聞職業道德,還損害了廣播電視工作者的形象和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它暴露了一些新聞從業人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淡漠、政治意識和法律意識淡漠,缺乏應有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通知強調,要通過學習,使廣大廣播電視工作者深刻認識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至關重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至關重要,堅持新聞真實性至關重要,堅持新聞職業道德至關重要。中廣協會向全國各級廣播電視協會提出要求,要切實履行廣電行業組織的基本職能,發揮行業從業人員自教自律組織的作用,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幫助從業人員增強自律意識,提高自律能力,自覺遵守廣電協會組織製定的各專業領域的自律公約、工作準則和行為規範,對照檢查存在的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糾正,杜絕發生類似虛假新聞報道。為使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加強行業監督,建立長效機製,中廣協會還公布了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對虛假新聞報道的監督,舉報的問題經調查核實後,視情況提出處理意見。協會要求,各級廣電協會也要提出有效杜絕虛假新聞、規範行業行為的辦法,上下一致,形成合力,真正取得實效。協會的通知下發後,引起行業內的高度重視,許多單位結合本地情況開展學習、討論、調研。上海市廣電協會、湖南省廣電協會、中央電視台分會等單位製定落實反虛假新聞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