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廣播電視學術理論研究(1 / 3)

進入新世紀,我國廣播電視業迎來快速增長時期。與之相應,各級廣電主管部門對理論研究的重視,使廣電研究亦在整體上呈繁榮發展態勢。

這一時期,我國廣播電視學術理論研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圍繞廣播電視改革發展麵臨的重大而緊迫課題:即廣播電視如何適應我國思想文化領域多元、多變、多樣的新趨勢,用一元化指導思想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如何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快事業產業發展;如何適應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快速發展的新形勢,鞏固壯大傳統媒體、發展新媒體新陣地;如何適應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強和改進廣播電視管理;如何適應全球化步伐加快、意識形態領域鬥爭更加複雜的新形勢,維護我國文化信息安全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一係列有針對性、有前瞻性、有價值的意見建議和研究成果,努力為我國廣播電視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與此同時,國家對廣播電視學術理論研究高度重視,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製訂理論研究規劃,開展社科項目招標,建立一係列獎勵機製,加大研究經費投入,團結、吸引了一大批理論研究人才。這批理論研究人才,地域分布廣泛,學科覆蓋全麵,年齡布局合理,已經形成從中央單位到地方機構、從政策調研到實際應用、從理論闡述到指導實踐的全方位梯隊結構,是一支既能單兵作戰又能協同攻堅的高素質研究隊伍。

除了廣播電視政策研究、應用學科研究跟蹤實際需要,產生一批理論精品,基礎學科研究也逐漸突破新聞學、傳播學的框架,在符號學、敘事學、文化學、消費主義、全球化理論與後現代主義等多學科視域觀照下不斷深化,研究成果呈現全方位、多學科、交叉化、專業化特點;學術爭鳴和創新意識不斷加強,研究成果十分豐富。

這一時期,我國廣播電視學術理論研究呈現規模化、係統化態勢,研究機構的組織協調作用明顯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更加緊密,研究成果對於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日益顯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播電視理論體係已經基本形成,與相關學科相比較,廣播電視學科地位有所提高。

一、研究機構有所擴展,理論隊伍不斷壯大

在日益成長壯大的理論研究隊伍中,除原有廣電係統、高等院校的人員更新換代以外,一些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專業理論工作者也紛紛“觸電”,加入到廣電理論研究的行列中來,使廣電理論研究隊伍有了整體上的改觀,隊伍素質大為提高。

各地廣電機構上世紀建立的研究室,在新世紀的頭十年紛紛更名為“研發中心(部)”,除保留研究職能外,還大力開展新節目形態研發和媒介產品開發研究,研究人員呈現年輕化和高學曆化趨勢。廣播電視理論研究骨幹隊伍由以往的以中老年為主轉變為以中青年為主,學曆結構發生變化,戰役式課題研究的效率明顯提高,決策和應用理論研究麵貌有一定程度的改觀。

隨著研究視角的擴大和國外成果的借鑒,我國廣電理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更為科學,研究視野更為開闊。中國傳媒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科院、複旦大學、四川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交的研究報告和出版的學術著作方麵體現得尤為充分。比如,在方法和手段上,大量借鑒相關學科的視角切入,采用數據統計、個案調查相結合,采用符號學、敘事學和比較研究進行綜合分析,等等,使研究結論的可信度大為提高;在內容和對象方麵,不僅關注傳者,還有傳播觀念變遷研究、受眾(效果)研究、體製機製研究等;不僅關注主流話語,還有對較為邊緣問題的探討,如對農傳播、弱勢群體傳播等;還能夠在比較視野中觀照中西廣播電視的異同,為中國廣電發展提供客觀參考係數,有效打破了以往較為封閉的研究狀態。

各級廣播電視協會組織及其專業委員會此期間的研究活動也異常活躍,紛紛依托熟悉行業的自身優勢,圍繞行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行業調查和專項研究。研究的範圍涉及體製改革、新聞改革、突發事件報道、頻道專業化、公共服務、製播分離、新媒體、三網融合、產業發展、受眾調查、節目創新、機製創新以及國際輿論構建等諸多方麵。總之,新世紀廣播電視理論研究呈現跨學科、高融合、多樣化的特征,廣播電視理論體係日益走向健全、成熟。

二、學術出版漸趨活躍,研究陣地作用凸顯

我國廣播電視學術期刊在新世紀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期。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廣播電視學術刊物超過100種。較之20世紀90年代,學術刊物既有質量的提升又有數量的發展。《中國廣播電視學刊》不斷跟蹤行業熱點,加大了學術征文的力度;《現代傳播》總結30年辦刊經驗,從2010年起由雙月刊改為單月刊,擴展了理論陣地;創刊於1996年9月的《南方電視學刊》始終秉持“新銳、前瞻、深度”的定位,2010年取得國家正式刊號。《中國廣播電視理論動態》增開《學界前沿》、《熱點觀察》等欄目,進一步明確快速、廣泛彙集學術精華的定位,重視網絡觀點的集納,為業界提供更為優質的理論服務,被翻譯成多種少數民族文字轉發。

這一時期,新增兩份省級期刊。創刊於2002年1月的《西部電視》以服務西部為目標,由四川電視台、重慶電視台、陝西電視台、貴州電視台、雲南電視台、西藏電視台、成都市廣播電視局聯合主辦;創刊於2005年3月的《北方傳媒研究》,由北方傳媒研究中心與吉林省廣播電視媒體共同主辦,成為東北地區第一家跨媒體、跨區域的傳媒理論刊物。一些綜合性新聞刊物如《新聞戰線》、《中國記者》、《新聞記者》、《新聞采編》、《新聞愛好者》等,也加大涉及廣播電視內容,有的還開辟廣播電視專欄。

新世紀廣播電視圖書出版日趨繁榮,涉足廣播電視圖書出版發行的出版社已達一百二十多家,十年累計出版專業圖書二千五百多種,其中不乏高水平的學術著作。一些具有突破性研究成果的著作把廣播電視學術理論推向新高度。

三、社科項目招標啟動,理論研究有序進行

為進一步活躍理論空氣,團結有誌於從事廣播電視學術研究的人士積極工作,中廣協會借鑒國家社科項目招標辦法,率先在業界學界開展“年度廣播電視學術理論研究項目”招標工作。自2003年起連續三年開展招標、評審、立項工作。三年總共立項45個,結項33個,結項率達73.33%。其中,《中國廣電傳媒業的政府規製研究》、《廣電製度創新的實踐探索與理論思考》、《加強我國國際廣播世界影響力的戰略與策略研究》、《境外電視落地後對廣東電視傳媒生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突發事件電視快速反應策略》、《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係建設》等受到領導、專家的好評。由此調動了業界和學界參與廣電理論研究的積極性,活躍了學術空氣。2008年冬,在中國傳媒大學支持下,該項招標工作恢複進行。當年批準立項18個,結項18個;2009年批準立項22個,結項19個;2010年批準立項20個,結項13個。其中,不乏《我國公共廣播電視發展戰略研究》、《中國視聽新媒體的發展趨勢與政策引導》、《新媒體環境下的輿論引導研究》、《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重大事件新聞報道研究》、《我國廣播電視三網融合發展策略研究》、《紀錄片敘事學》等緊扣廣電實際,受到學界業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前瞻性和係統性,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

2008年春,中廣協會與浙江傳媒學院聯合舉辦“媒介素養專項研究項目”招標,三年共批準立項32項。推動了媒介素養教育在部分中小學的開展,強化了公民的媒介素養意識,引起一些學術刊物對這一新興領域的關注。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加強廣播影視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2007年起,廣電總局開始實施部級社科研究項目招標工作。2007年批準立項40個,此後招標項目數逐年增多。2008年批準92項,2009年批準132項,2010年批準138項。這些項目圍繞國家廣播電視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展開,以貼近廣播電視改革實際、著力解決現實問題為特色,課題覆蓋之廣、資助經費之多引起各級廣電機構、各地廣電協會和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視和廣泛參與,帶動學術理論研究進入新一輪高峰期。《新中國60年廣播影視發展研究》、《新媒體的出現與廣播電視環境態勢分析》、《現代國際廣播體係研究》、《中央廣播應急體係構建》、《廣播影視著作權保護》、《廣播影視應對突發事件研究》、《國家文化安全與傳媒製度建設》等一批優秀成果相繼湧現。與此相關的科研項目申報、遴選、結項製度也逐步完善起來。至此,廣播電視係統初步形成了一整套重點突出、相互支持、互為補充、運轉有效的學術理論研究項目招標工作機製,使理論研究規劃的落實有了切實的製度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