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措施、機製的有效執行,提高了各地廣電工作者的職業操守、敬業精神和競爭意識,增強了從業人員的凝聚力、榮譽感和責任心。可以看到,評獎工作正在逐步由封閉走向開放,精品意識逐步成為普遍共識。具體表現在:個體創優意識逐步擴展為群體創優意識;內部競爭目標逐步讓位於全國目標,全國性的業務學習和觀摩研討活動普遍開展起來;節目創新創優日益受到重視,成為各地製訂和實施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從業人員隊伍得到培養、提高,促進了廣播電視宣傳的觀念轉變、機製創新和節目繁榮。
總之,通過評獎創優,帶動了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促進了節目創新創優,增強廣電品牌的影響力。同時,也滿足了受眾的多元化需求,為生產和創作主體積累和創造豐厚的有形和無形資產,促進了廣電業的繁榮發展。
十年來,廣播電視評獎工作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主動積極地爭取主管部門的指導和支持。廣播電視是黨和政府的喉舌,開展廣播電視節目節目評獎工作是保證實現這一功能的組成部分和具體措施。十年來,廣播電視評獎的每一次變動、每一項改進,都是經主管、主辦單位批準之後進行的,哪怕是對上級領導機構出台的新辦法、新措施不理解、有意見,承辦單位也是先執行、再調研,拿出成熟的修改方案得到批準後再實行。配合評獎改革,十年來,尤其是2003年1月到2006年3月,承辦單位應上級領導機關的要求,提交各種調研報告、整改措施、實施細則達一百多份,總字數超過10萬字。實踐證明,隻有主動積極認真地爭取和接受中央有關部門和政府機關的指導和支持,才能保證評獎工作的健康發展,才能發揮評獎成果正確的示範和引導作用。
第二,製定章程,照章辦事,公平公正。評獎章程是開展評獎工作的準則和依據,是保證評獎工作公平公正、健康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
十年來,評獎工作一直有章可循,照章辦事。並且根據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使之與實際工作相協調。每次評獎調整之後,承辦單位都及時跟進修訂《評獎章程》和《實施細則》,對評獎項目嚴格界定,明確獲獎指標、投票程序和審批環節,保證改革措施落實到位。
此外,承辦單位還出台《關於評獎工作反腐倡廉的幾點要求》等文件,保障評獎公平公正。評獎啟動之前,還要下發準備性通知,明確參評條件和要求,與各參評單位保持有效的信息溝通、協商對話、傾聽意見、接受監督的狀態,保證後續工作的有機運行,從製度上保障評獎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三,堅持標準,質量取勝,評出方向。中央要求,優秀的文化藝術產品應當做到“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這既為文化藝術產品的創作指明了方向也為廣播電視節目評獎提示了的總體要求。廣電總局一貫強調,廣播電視作品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原則,堅持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堅決抵製低俗庸俗媚俗之風;既要把握正確導向,又要生動活潑、富於藝術感染力。隻有這樣,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和群眾的喜愛,才能在文化產品競爭中贏得優勢,才能在社會和群眾中產生廣泛影響。這實際上也是廣播電視節目評獎的宏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