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宏觀標準,可以分解出廣播電視節目評獎需要重點考量的八個方麵。即:(1)導向的正確性;(2)思想的深刻性;(3)知識的準確性;(4)結構的完整性;(5)個性的鮮明性;(6)表達的生動性;(7)傳播的廣泛性;(8)生命的長存性。在評獎操作環節,對於不同項目還要提出具體標準。比如,新聞節目側重要求迅速、準確、精煉,具有較大新聞價值;社教節目側重要求策劃周密、主題鮮明、細節感人、內涵深邃;文藝節目側重要求內容豐富、聲形並茂、雅俗共賞;廣播劇電視劇側重評價審美品格、情節設計、表演水準;播音主持側重評價語言規範、發音準確、收放自如;等等。使評委的評判有的放矢,避免認識上的偏差。
第四,評委權威,結構合理,認真負責。評委會的結構是否合理,以及其成員的政治、業務、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評獎結果。因此,認真負責地組建評委會是完成評獎工作的關鍵環節。評委會必須具有權威性、公正性、可信性、嚴肅性、合理性。評委會的組成基本上采用“三三製”,就是管理幹部占1/3,專家學者占1/3,製播機構輪流派出的評委占1/3。評獎前召開預備會,強調評委不是其所在單位的代表,而是政府委托的評獎專家,隻能按照章程履行義務,對參評節目的質量負責。要求評委對參評作品“一視同仁”,認真評議每一件作品;嚴守評獎紀律,不隨意缺席評審現場,不擅自外傳討論情況,在正式批準前不向外透露評獎結果。
評委精通業務、作風正派、認真負責、紀律嚴明是保障評獎成功的基本條件。節目評審環節就是協調不同看法、不同意見的過程,是一項求大同存小異的工作。因此,必須既堅持原則,又充分發揚民主。堅持原則就是嚴格貫徹規章製度、運作程序,執行規則不走樣;充分發揚民主,就是傾聽和尊重各種不同的意見、反映和呼聲,特別是對作品的評價,更要讓不同意見發表充分,盡量吸納正確有益的內容。對於有爭議的問題,經過討論加以說服,最大限度地統一認識,投票表決。不搞“一言堂”,不搞長官意誌,承辦單位的領導一般不做引導性發言,最大限度地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
第五,建立作風正派、精通業務、工作高效的辦事機構。全國性評獎工作政策性強,專業性強,牽涉麵廣,影響力大,程序嚴格,情況多樣,工作繁重,僅靠文件或電信往來溝通是不夠的。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與參評單位溝通信息,解決資格審查環節的問題,製作評選手冊,做評前評後公示,接受舉報、進行調查,組織評獎成果推廣,等等。承辦單位必須有專人負責並且設立具體運作的辦事機構,而且這個機構必須由作風正派、精通業務、熟悉情況、謙虛謹慎、辦事高效的人員組成,才能勝任工作,保證評獎環節有序運轉。辦事機構要製定嚴格、明確的工作流程,確保與參評單位、協辦單位保持良好的信息溝通和各項服務措施的落實,及時準確解答各種業務性問題,嚴守評委保密和結果保密等製度,才能保障評獎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縱觀新世紀十年來廣播電視的評獎實踐,可以發現,這項工作確實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業務素質、促進節目創新創優起到重要作用。在精品示範作用的推動下,從業人員的素質不斷提高,創作理念不斷更新,節目生產和品牌建設正在發生四個方麵的轉變。就是:由單向傳播向多元交流互動方向轉變;由概念式的宣傳報道向全息化的過程傳播轉變;由單一的傳播功能向全麵的服務功能轉變;由單純個體節目創優向統籌整體品牌建設方向轉變。
麵對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業態競爭和受眾需求變化的要求,評獎工作還有需要進一步調整、完善的地方。比如:組織領導、評獎立項、獲獎額度、監督機製等問題,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改進。正是由於不斷調整、不斷改進,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保持評獎工作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