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到過桂林,遊覽了陽朔,目睹了電影《劉三姐》拍攝場地中的那顆大榕樹,體會到了“江畔橫生久耐冬,早知楊柳不如榕”的高貴及雍容,和那“盤根錯節千枝幹,古渡穿岩影一重”的大氣及光彩。看到它,我會想到家中的那盆榕樹,它的體積與這顆大榕樹相比,真是滄海中的一個浪花,眾多文字中的一個小步點。但它們有相同的地方,都有那“自古穿石生靈氣,萬丈仙藤欲優龍”的本能。
回到家中,我愈加對盆置榕樹關照,並給以愛惜和嗬護,盼望它來年能開出花,結出果來。
二00四年十一月十日
大賽風采
2004年8月18日那天,是民政部在廣西南寧舉辦全國社區文明風采電視大賽選拔賽的日子,這一天,我同來自有關省市的參會人員一樣,目睹了這個令人振奮,使人難以忘懷的場麵。因為,這次選拔賽與我們通常在電視裏看到的知識競賽是有區別的,它除了競賽內容新特、實際、吸引人外,更重要的是添加了社區生活的真實寫照,以及各地拿手的文藝演唱節目,人為的把一個演播大廳說唱的生機勃勃,掌聲陣陣。
聽,南寧市代表隊的首席代表說:“我是一位小學體育教師,同時,也是社區的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我愛社區,社區是我家,我更愛關心和支持本次大賽的同誌們及前來參加大賽觀摩的從事社區工作的各位貴客。同誌們,我們廣西地處祖國南部邊垂,自古就有‘廣西處處是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同時,廣西又是劉三姐的故鄉,所以,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踏著歌聲來的……”此時,演播廳正中的屏幕上正好播放著《劉三姐》的演唱片斷。一時間,把觀眾的注意力帶到了競賽的主旋律上。接著,是深圳市代表隊的自我介紹,在這個中間,5分鍾的屏幕風采裏,有國家領導人關心社區、親臨社區的動人畫麵,有深圳市市政建設的壯麗景象……再下來,就是青島隊、江西隊、福建隊、廣東隊的自我介紹,他們熱情、大方、言詞高昂,風格各領風騷。這就是大賽的第一輪內容。
選拔賽的主持人是南寧市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男的敦厚典雅,落落大方,女的秀麗多姿,風采照人。
第二輪是領答題,由參賽隊分別回答,第三輪的題,由每個隊員回答,第四輪是搶答題,由報時早的隊員回答,最後一項內容是各隊展示風采。在這中間,南寧市幼兒園的小朋友首先表演了節目,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動人,令人回味。在展示風采項裏,8個代表隊的隊員及啦啦隊的成員,幾乎都有自己的拿手戲,其中,有體現社區生活的小品,有反映社區文化的詩歌朗誦,有地道的少數民族歌舞,還有那體現著民族風味的蘆笛聲聲。整個選拔賽的時間用了近5個小時。
是的,社區是一個新鮮的事兒,又是一項特殊的工作,它關係著千家萬戶,關係著生活在社區中的每一個人,尤其是城鎮的,吃、住、拉、撒、行,都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組織,來進行管理、組織、保護。所以,近年來,這一塊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政府先後投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於建設社區,發展社區。這次,民政部在全國舉辦的社區文明風采知識電視大賽,就是一個促進社區發展的強有力的舉措,它的目的在於宣傳社區,讓全社會都來了解社區,關心和支持社區,使生活在社區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社區的溫馨、社區的快樂。本次大賽分初賽、半決賽、總決賽三個階段。分賽區選拔賽於8月24日落下帷幕,共有來自各省、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的36個代表隊參加。當然,這次選拔賽,除了南寧賽場外,還有烏魯木齊、遼寧、成都、長沙、合肥等6個分賽場,最後有19個代表隊脫穎而出。這些代表隊將於9月份在中央電視台演播廳參加全國社區文明知識電視大賽的半決賽和總決賽,到時,電視台將在黃金時間播出。為了使這次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民政部與中央文明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事先還聯合發起開展了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讀書活動,意在給每個社區配設一個圖書室,讓社區人能有一個很好的文化氛圍。與此同時,還開展了社區知識答題活動,凡是社區中的人,都有資格參與。據統計,本次活動,組委會收到的答卷數目遠遠超過了所下發的試題數目。可見,社區工作深入人心,建設社區是時代的需要,是造福於民,有利於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方麵。
這次,在南寧的選拔賽,除了群眾的積極參與外,還受到了南寧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關懷,南寧電視台進行了實況轉播,南寧市民政局的負責同誌至始至終都在關照和操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