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全國眾多的社區幹部,沒有辜負黨和政府的關心,他們在社區的第一線,默默地、無私地奉獻著,沒有辦公場所,自己設法創建,群眾有困難,積極給以幫助解決,像話劇《小巷總理》中的主人公鄧菊梅,就是社區主任中的一個典範。是她,把群眾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把自己的家庭置之腦外,特別是當她麵對居民居住區堆積如山的垃圾、麵對老太太家破裂的水管、麵對年輕人無所事事、聚眾賭博、麵對一些人的冷嘲熱諷、麵對“二道毛”的恐嚇和威脅時,沒有退卻,沒有灰心,而是執著的,用自己的真情和實際行動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取得了大家的支持,從而排除了一個個困難,化解了一個個糾紛。當然,根據鄧菊梅的家庭情況,她完全可以坐享清福,完全可以不承擔社區的事務,因為,她有自己的企業,她有自己幸福的家庭。然而,她沒有,而是把屬於自己的資金投放於社區,資助給有困難的人,所以,她的這種精神是值得稱頌的,她的行為是關心社區、熱愛社區、視社區為家的具體體現。
在要離開南寧電視演播大廳時,我忽然想起了今年年初的時候,西安市民政局也曾舉辦了一次富有意義的社區風采知識大賽,那是在西安市廣播電視演播廳裏舉辦的,參賽隊是經過事先選拔出來的,有戶縣、周至、長安、臨潼、新城、雁塔6個代表隊。那一天,我縣的參賽隊先期到達,啦啦隊成員是當天到的,而且早早進入了賽場,還算好,經過激烈角逐,入了圍,獲得了總分第三名,捧回了獎杯。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隊員中,說具體一點,就是啦啦隊裏,有40餘名社區幹部,他們才算真正的受到了一次社區文化的教育,學習和熟悉了社區知識。後來,我才知道這場競賽是為全國競賽做準備的。遺憾的是這次全國選拔賽西安代表隊參加了烏魯木齊分賽的競賽,比南寧早了一步,我沒有親眼看到。
說實在的,自去年9月開始,在全國普遍開展的“萬家社區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讀書活動”,恰似一股強勁的東風吹遍了城鎮社區的大街小巷,成為社區建設大潮中的一道亮麗的風采,為方興未艾的社區建設事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正如很多社區中的居民,通過讀書、看書,改變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在社區圖書室裏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樂趣,他們不僅增長了知識,而且融洽了鄰裏關係,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充實起來,尤其是對人、對事的看法、觀念也變得樂觀、豁達、善意。當然,到社區圖書室讀書對多數人而言可不是衝著尋寶探銀的目的而來的,最初可能是作為一種消遣方式,打發閑暇時光,可時間長了就形成了一種習慣,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讀書不僅給人以啟迪,也會陶冶情操,給人帶來樂趣。
綜觀選拔賽過程,以社區幹部和社區居民為主體的各參賽隊,表現出了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素質,展現出了當代中國社區的文明風采和社區文化的魅力,贏得了在場觀眾的聲聲喝彩,贏得了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好評。麵對這種場麵,我打心眼裏認為,民政部的這一舉措,符合民心,切合實際,在社會上產生的效應將是不可估量的。
社區,我願你明天更加美好。
二00四年十二月八日
大山的思緒
一輩子不見官,一輩子不進山,這是過去的關中道人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說,進山和見官一樣的難,山和官一樣的險。然而,生活中的人,往往與山有緣,與官無關,或居山,或想山,或看山,山成了一些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侶伴,山的險給予他們的印痕將成為永遠的思念。
是的。人與山有著千絲萬緒的關係,這個關係割不斷,理不清,說不完,尤其是走進大山深處的人。說實在的,我與山的緣份是很深的,因之,常常喜歡爬山,包括祖國大地上的眾多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