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話青島浮山後(1 / 2)

1963年,那是我剛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校第一次學農的勞動就是去中韓公社浮山後大隊參加學農勞動,當我們乘坐學校聯係的解放軍的大解放敞蓬汽車來到浮山後村子裏,受到了浮山後村民的熱烈歡迎。記得我們當時被安排住在浮山後村中小學校的教室裏,用幾個麥秸草鋪在地上,放開我們的背包,這就是我們的床鋪。

我們下鄉勞動的第一課是政治課,就是由村裏的老革命,王進仁伯伯給我們進行革命教育,講述浮山後村裏幾位革命烈士的故事。原來王進仁伯伯生於1901年,高小畢業後到四方機廠學徒,後又到鍾淵紗廠(青島國棉六廠)做工。中共黨員,自1926年至1932年先後任中共浮山後村支部書記、中共青島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山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中共山東省臨時委員會書記、天津市委書記、中共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黑龍江省湯原縣特委書記。到哈爾濱向省委彙報工作時,被日本人當作‘土匪嫌疑犯’逮捕,出獄後回浮山後村務農,1962年9月當選政協嶗山縣第一屆常務委員會委員,之後當選政協嶗山縣第二屆、第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並,改為專職駐會常委,王進仁伯伯於1981年5月25日逝世。他還講述了烈士王星五和張英在在中山路新盛泰鞋店門前處決叛徒王複元的故事:王星五原名王佐仁,習武之人、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在膠濟鐵路機械科帶頭痛打欺壓工人的日本工頭。又到鍾淵紗廠(青島國棉六廠)當工人,傳授工人拳術,工人奮起抗日。上個世紀二十世紀末,王星五在鄒平路26號被捕,反動當局以‘組織工會煽動風潮’的罪名,判他12年徒刑,關押在李村第二監獄。1930年初解往濟南監獄。馮玉祥北伐軍攻占山東後,被無罪釋放。後來、王星五被黨組織調至北平,在北京師範大學再次被捕,1931年冬逝世於濟南監獄。王稱仁,中共黨員,曾經是鍾淵紗廠(青島國棉六廠)的工人,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任中共山東省委執委、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後任中共青島市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長等職。後來英勇就義。王科仁,中共黨員,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任中共山東省委任交通。隨即同張英在在中山路新盛泰鞋店處決了大叛徒王複元,後來擔任中共山東省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三十年代英勇就義。聽到這些驚心動魄的革命故事,令我們這些剛剛踏人中學校門的學生很為感動,我們決心在以後的道路上以革命先烈為榜樣,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浮山後大隊和大埠東,埠西,張村,北村等都屬於中韓公社(鎮),由於處在山坡,村裏的地比較分散,有麥田,有果園,還有玉米、地瓜地。我們去的時候正是麥熟季節,因此跟著農民伯伯割麥子、拔麥子、拉犁、播種秋天的糧食作物、耕地、是我們的主要工作。

浮山後因為是山地、土地瘠薄,成熟的麥子比較矮,所以大部分收割麥子不能用鐮刀,而是用手去拔,我們當時都是13歲一14歲的孩子,忙活一天下來,手都起了血泡,但是我們想想王伯伯講述的革命故事,加上當時正在學習雷鋒,學習王傑,歐陽海等英雄人物,我們都沒有做聲,第二天又忍住痛去參加拔麥子勞動。麥子拔完了,我們又六個同學一組,拉犁耕地,肩膀磨破了,起了水皰,我們還咬牙堅持,我們的行動受到了學校老師和農民伯伯的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