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五十年代的小鮑島是很繁華的,繁華商業區從熱河路下行至遼寧路,形成多路口交界,遼寧路、德平路、黃台路、樂陵路均互相橫穿直達華陽路。
島城最古老的郵電局、工商銀行、揚州飯店、新時代理發店、開朗綢布店、新華書店、國營食品店、市北交電、開明照相館、敬成文具店、土產雜品店、膠東文具店、天祥茶莊、健康藥房、第六百貨商店、工商銀行、市北五金店、市北化工商店、萬盛和食品店、市北區醫院等構成了小鮑島遼寧路的全部商業風景。
遼寧路南麵的錦州路在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卻也是繁華區域,在臨街的許多門頭,標誌著當年的興旺,紅光電影院原來是勝利電影院,是我小時候最神往的地方,盡管看一場電影隻要5分錢,但是對於我們這些窮孩子也是天文數字。隻有在勝利電影院門口兩側的連環畫攤點上看幾本連環畫卻是童年最普遍的消費了!在區政府的幾次改造中,錦州路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樓大廈!
那時的益都路和桓台路也是繁華區域,那裏菜店,果品店,飯店,糧店,土產店等商業網點密集,新華浴池是青島市有名的百年老店,博興路菜市場
曆史悠久,桓台路菜店和益都路菜店在50年代計劃經濟時期那可是政府發放計劃物資食品的主要供應點。
青島的老年人知道,小鮑島的的建築風格基本是3樓和2樓,小鮑島的大院都有一個門洞,大都光線昏暗。一些日本老房子建成奇異的棱角形狀。門洞都有巨大圓拱狀,這種如同陝北窯洞的圓拱狀,很有特色。在遼寧路和錦州路的門洞盡處都有一影壁牆,水泥樓梯上有鐵欄杆,一樓有公共廁所,電線糾纏在院落上方。樓梯的鐵欄杆都已嚴重鎊蝕,小鮑島的院落多是如此。
這裏居住的人民都有得天獨厚的生活條件極其方便的優勢條件,每天可以攀登忙水山,呼吸那新鮮的空氣,我的童年時代幾乎天天在山上奔跑遊戲,山前山後和頂峰的那些德國碉堡,地堡都成了我們遊戲的聖地。
市北區政府從80年代開始對小鮑島進行改造,首先是科技街的改造,從青島醫學院黃台路教學區的外麵就可見科技廣場高樓大廈的巍然屹立,襯托
著大樓後麵那蔥蔥綠綠的大廟山,真乃壯觀一景,錦州路的西段已經消失了,錦州路車站和洋車的停放車點的遺跡也沒有了,當年老舍在青島寫“胳蛇祥子”在錦州路尋找洋車夫體驗生活的風景大概無人能記得,隻有在電影鏡頭上尋找那種感覺了。我想:幾年後,錦州路將全部消失,這裏的曆史的故事隻有在文字記載的書上去領會尋找了!
小鮑島的另一條著名街道也即將消失,它就是益都路,那裏曾經名譽全市的桓台路菜店和益都路菜店,桓台路飯店,新華浴池都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中新商廈,頤高數碼科技大廈等高科技大廈,成為青島市科技文化中心的一部分。
小鮑島的東段從青島印刷廠開始,針織三廠、植物油廠、球拍廠、鋸材二廠、印染廠、絲織廠、公交公司電車廠、同泰橡膠廠、釀造公司、麵粉廠十幾家工廠分布在遼寧路的東部。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這些廠家基本已經消失,原廠址拔地而起了許多高樓大廈和現代化的花園小區。
從1897年到2012年整整105年的時間,原來小鮑島村的遺跡基本沒有了,但是小鮑島村吃水的井卻還在,那水至今清澈甘甜,記得在70年代,有一年青島大旱,我們大院的自來水每戶供應30斤,院子裏的井早已經幹枯。吃還是可以,洗衣服直接沒有水,這時,我們院子有一個80多歲的老瓦匠,姓蓋,萊陽人,據他說:我們院子裏的房子和遼寧路周圍的房子就是他和父親一起參人蓋的,當時,還沒有自來水的時候,他們用的水,喝的水全部是從小鮑島村裏村民飲用的井取得水,那井裏的水泉眼很旺盛,將近100年來,從沒有幹枯過。那泉水的水脈來自忙水山,我們吉林路25號大院雖然也有一口井,但是在70年代天旱的時候早已經幹枯,隻見井地布滿了紅色的花崗岩。經過他的指點,我們找到了那口井,井口蓋的大鐵古力蓋很厚,上麵有德文字母,當我用長長的繩子取上第一桶水的時候,隻感到地下清泉翻動,泉眼水流外湧。那桶水清澈見地,我們的鄰居歡呼起來,周圍的群眾也來了,在整個缺水的季節,我們就是靠小鮑島村遺留下的老井度過了旱季,據我們的老鄰居蓋大爺說:“小鮑島村還有幾眼好井,現在的水質都很好,根據他說的方位,我去尋找了一下,果然,那些百年老井還在,厚厚的古力蓋子,默默無言的老井,隻不過沒有人再去使用它們了。
多少年過去了,小鮑島變了,遼寧路變了,變的我都要不認識了,根據青島市北區政府的規劃,在兩年內老樓全部拆除幹淨,取而代之的全部是高層大廈。祝願小鮑島在今後的道路上發展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