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島百年飲食名店——三大樓傳奇(1 / 1)

春和樓、聚福樓、三盛樓為島城老字號魯菜係列的大酒店,凡是到青島來的遊客,都喜歡到這幾個店品嚐一下正宗的魯菜係列,但是,你知道他們的曆史沿革所走的曆程嗎?請聽我分別介紹。

春和樓

春和樓的曆程可以說是青島百年建製的見證,因為它是青島市區最早的老字號飯店之一,位於市南區中山路與天津路交彙處,屬於2層磚砌樓房。

該店早在1897年由周姓人家開設,後由旅居青島的天津富商朱子興在中山路與天津路相交處投資擴建。1956年公私合營,

歸屬青島飲食服務公司。屬於正宗的百年老店,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曆史。

春和樓由於位處中山路商圈,它的營業收人一直和青島

飯店的餐飲部相比美。在島城老字號魯菜餐館“三大樓春和樓、三盛樓、聚福樓”中處於首位,成為50年代至70年代青島最著名的魯菜館,它的廚師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廚藝大賽,多種菜品:如香酥雞、龍鳳雙腿、燕窩鳳尾蝦、鳳凰魚翅、珍珠海參等被收人《中國名菜譜》。一、二樓設有散座大廳及孔膳堂、飛天閣等9個單間雅座,可同時開設26桌宴席。

台東聚福樓:

我是80年代從青島飲食服務公司調到台東飲食服務公司,那時侯,各個核算店還沒有下放到區商業局,仍然屬於市飲食服務公司領導。這時候,我經常聽到許多老職工就對我介紹:“新華樓澡堂,台東聚福樓,台東賓館屬於親戚店”,為什麼呢?我有些困惑?老職工介紹:“新華樓澡堂,台東聚福樓,台東賓館在舊社會都屬於藍景山經營的店,(解放後藍景山被鎮壓)現在,張肄賢在台東聚福樓當經理,他的妻子馬素美在新華樓澡堂任付經理。”原來親戚指的是夫妻店。如此,我恍然大悟。

台東聚福樓與春和樓、三盛樓並稱為島城“三大樓”,島城著名的魯菜館,位於市北區商業繁華中心台東西二路30號。該樓創建於1924年,由原係山東福山吳子玉、高學曾租用清末遺老王序在即墨路12號的樓房,開辦了“聚福樓”,寓意為“聚大福大貴於此樓”。所聘廚師係烹任之鄉福山縣的高手,菜肴選料講究,廚師刀工精湛,以烹製魚翅、海參、燕窩等見長,還有紅燒加吉魚、椒油菠菜、奶湯菜花、西施舌等膠東口味菜肴,極為誘人。聚福樓的高湯極為有名,在整桌酒席上一般隻用高湯而少用其它調味品。1943年因煙頭引起失火,遷至現址,改名為“聚福樓”東記,由於資金緊張,其股權大部份由藍景山出資購買,藍景山成為大股東。1949年易名為“台東飯店”。

1藍景山解放後被鎮壓3

1983年,台東聚福樓經重新整修擴建,店容店貌煥然一新,營業麵積達2000平方米,可同時接納500餘人就餐。現一樓為中檔快餐部,二、三樓設雅座和多功能廳,包辦喜慶宴席。為接待中外賓客,設有接待室,並裝飾了較為豪華的聚福廳、聚祿廳、聚仙廳、聚寶廳、聚鑫廳、聚義廳、聚賓廳等,改名為聚福樓大酒店。

三盛樓

我是一九七二年12月接觸的三盛樓,那時,我剛從農村返城就業到滄口浴池,由於該店屬於滄口飲食服務公司,我又負責滄口飲食服務公司的通訊報道,因此,對三盛樓就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那時,三盛樓的經理姓梁,很憨厚的一個老人,他那時經營的三盛樓就是早晨炸的油條,中午的麵條,包子比較出名,也許是文革造成的緣故。後來,在三盛樓曾經炸過油條,賣過早點的女職工々、吳當了經理,那三盛樓才真正火了起來。

三盛樓是島城老字號飯店,為青島市“三大樓”【中山路的春和樓、台東的聚福樓、滄口的三盛樓】之一,地處滄口區繁華的四流中路和振華路交彙口。

三盛樓的前身“新生園飯店”是由平度人張義進、王鬥年在滄口的滄台路開設,後於1913年改稱現名,其偶意是“人氣盛、買賣盛、財源盛”。隨著1921年滄口大馬路的修建,滄口碼頭日益繁忙,附近工業逐年發展,促進了商業興旺,三盛樓也遷至現址,生意進人鼎盛時期。1946年,由張文進、張振儒、黃連城三人投資,將三盛樓擴大再營業,增加菜肴品種,改進服務質量。當時滄口下街的商業、服務業紛紛遷往大馬路,滄口的工業、運輸業有所發展,他們又投資開設了幾處棉行、布店、商行、磨坊等,三盛樓則更加聞名遐爾。

三盛樓現在的位置是滄口區繁華的黃金地角,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展現了它的魅力和優勢,三盛樓現為兩層樓,麵積有700平方米,一樓經營快餐食品,二樓設雅座和酒席包間,三盛樓菜肴以魯菜為主,以炸菜、扒菜、冷拚和鹵醬菜見長,風味菜有“烤【同音字】大蝦”、“清蒸全魚”及各類海鮮菜,花色麵點有“風車酥”、“四喜餃”等。三盛樓還開設羊肉館分部,暑季的冷食供應也很有特色。

近年來,三盛樓堅持優質服務,多次榮獲“大眾餐飲先進單位”、’’市民滿意的大眾飯店”等稱號,受到了區市領導的多次表揚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