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不斷地與下屬打交道,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愛好和生活方式,教養不同,文化水平不一樣,生活經曆有別,不可能大家同一節拍,更不可能都隨你的心願。所以管人必須要有好的心態才行。領導要寬容大度、不要斤斤計較;要善於控製情緒,不要亂發脾氣;要多一點理解,少一些抱怨;要時刻充滿感恩的心,凡事都往好處想。這樣才能在管人的過程中做到沉著冷靜,明察秋毫,才能遊刃有餘,輕鬆的駕馭自己手中的權力。
寬容的老板最有吸引力對管理者來說,對下屬的寬容首先是能容忍下屬對自己的不滿,還要容忍下屬的缺點和錯誤。有高峰必有峽穀,才識越高的人,缺點往往也越明顯。用人,存於求其所長,而不存於求其完美。
要有好心態荀子曾說:“群子賢而能容黑。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這裏講的就是寬容為懷的道理。寬容是做人的美德,是明智的處事原則,是博大的胸懷,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無論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會遇到情緒所迫的無奈,無可避免的失誤,考慮欠妥的差錯,這就要求管理者要以善意去寬待有失誤和差錯的人,以寬廣容納狹隘,以寬廣大度去感化他人。
尼克鬆在擔任美國總統之後,基辛格曾譏諷尼克鬆“根本沒能力治理好美國”,而且在競選總統前曾一度反對過尼克鬆。但是,他的這些行為並沒有影響到尼克鬆總統對他的重用。聘任他擔任自己國家的安全助理。尼克鬆的這種低調處理姿態,使基辛格深為感動,傾其全力幫助尼克鬆總統。後來,基辛格以其淵博的知識、獨到的見解、過人的膽識縱橫國際政壇,成為馳名國際的外交家。而尼克鬆總統以其寬宏大量的胸襟,不僅成就了他的偉大的事業,並且為世人留下了寬容的風範。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和弟子出遊。在鄭國時,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走散了,他隻好在城東門等候。有個鄭國人看見了,想侮辱孔子,便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東門有個人,長得奇形怪狀,累得好象喪家之犬。”子貢便把這個人所說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卻不以為然,笑著說:“說我像喪家犬,確實屬實啊!”在弟子麵前,孔子如此大度,一笑了之,足顯萬世師表的非凡氣度。以寬容的心境和態度去麵對他人施加的侮辱和難堪,往往可以從消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防止事態的惡性發展。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尼克鬆完全可以不重用基辛格,甚至把他踩到最底層;孔子也大可不必心平氣和,可以貶得羞辱他的那個人一無是處。但兩者都是以寬大的胸襟低調處理了,反而取得更佳的效果。所以,低調就是寬容。
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不斷地與人打交道,身邊是自己的員工,外麵是客戶和競爭對手,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愛好和生活方式,教養不同,文化水平不一樣,生活經曆有別,不可能大家同一節拍,更不可能都隨你的心願。難道因為看不慣員工愛說愛鬧就不管他工作是否優秀而將他辭掉?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低調的管理者懂得,作為企業的高層領導者首先要有容人之量,這樣才會有人與自己共享,為自己效勞,而事業也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而低調的領導者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簡單地說,就是接受別人原來的樣子。那些低調的管理者通常能拿著放大鏡看下屬的優點,拿著縮小鏡看手下的缺點,他們對手下的評估,正麵價值多於負麵價值,鼓勵多於責難。在一個領導集體裏,每個人的個性都是不一樣的,領導者的寬容首先就表現在對下屬個性的接納,允許下屬有與自己完全不同的性格、愛好和要求,有欣賞他們特點的能力,並能容忍他們的缺點。
寬容首先表現在能容忍下屬對自己的不滿。從消極的方麵講,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即使你的領導冉出色,再有成效,也永遠有令人不滿意之處。如果你想有所為,就要準備承受責難。下屬的責難和抱怨其實能產生良好的影響。讓下屬講話,既可以獲得更多信息,使自己做到兼聽則明,又可以從中得知自己的不足,便於改正。同時,這也更加利於你了解下屬,為自己所用。美國《中小企業人事管理二十四條》中寫道:“記住,如果沒有不滿,就沒有改進。”所以。應該記住,下屬萬馬齊喑之日,必是你領導失誤之時。
英國詩人濟慈說:“每個人都有缺點,在他最薄弱的方麵,每個人都能被切割搗碎。”下屬也是平凡的人。都有弱點與缺陷,也都可能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水至清則無魚,作為管理者要有寬容的心態和素質,能容忍下屬的缺點和錯誤。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管理者總是期顰下屬從不犯錯,在他心裏將雇員耀造出理想的完美形象,因此隻要他們犯錯,或行為不理想,那麼他心中的那個“完美的形象”就粉碎了,他就會生氣和失望。
低調的管理者總是能夠容忍下屬的缺點和錯誤。有高峰必有峽穀,才幹越高的人,缺點往往也越明顯。用人,在於求其所長,而不在於求其完美。如果一個領導者,老是挑剔下屬的毛病,就會極大地削弱他們的工作熱情,甚至會使他們產生反感,這樣就會影響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在工作中的發揮,從而對企業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希爾頓在選拔、使用人才方麵做得就很好,他對每個人都很信任,放手讓他們在職務範圍中發揮聰明才智,大膽負責地工作。如果他們犯了錯誤,他常常單獨把他們叫到辦公室,先鼓勵一翻,告訴他們:“當年我在工作中犯過更大的錯誤,你這點小錯誤算不了什麼,凡是幹工作的人都難免會出錯。”然後在客觀地幫助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並一同研究解決的辦法。
希爾頓之所以對下屬犯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是因為他認為,隻要企業的高層領導,特別是總經理和董事長的決策大體上正確,員丁犯些小錯誤不會影響大局。如果一味地指責,反倒會打擊一部分人的積極性,從根本上動搖企業的根基。希爾頓的處事原則,是使全部的管理人員都願意為他奔波效命,對工作兢兢業業,認真負責,這也許就是他成功的一個秘訣。
所有的人都會犯錯誤,因為這是生活的一部分。成功的領導者能夠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下屬的領導者將受到別人的羨慕、尊敬和信任,這種領導人也是職業經理人學習的楷模。
在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領導者不僅善於容忍下屬的缺點和錯誤。而且還鼓勵下屬犯“合理性的錯誤”,不犯合理性錯誤的人是不受歡迎的。這一點與我們的傳統觀念完全不同。何謂合理性的錯誤呢?是指存工作中,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經濟戰爭”中,對於擔有一定風險的經營決策,敢於開拓,勇於承擔風險者,或因對手過強,條件不足,或因對方配合不夠,不守信用而產生的錯誤和問題。
如果管理者隻會把工作硬塞給下屬,而不給他們應有的權限。一旦工作不能朝他們想象的方向發展的話,他們就會訓斥下屬,無法寬容下屬的錯誤。這種領導幹會讓下屬幹活時提心吊膽的,不敢放開手幹,因為怕犯了錯誤,而得不到起碼的一點諒解、久而久之必對工作失去熱情。
寬容是一則重要的用人之道。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要能想得開,看得遠,從發展的角度考慮,從大局考慮,得饒人處且饒人,對人才要學會寬容。假如你不相信這一點,不按“寬容”行事,那麼,你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成功者。學會善待下屬,擁有豁達、寬容的胸懷是成功領導必須走出的第一步。
大人不計小人過別以為身為管理者,下屬們便要看你的臉色行事,因為你不能期待所有人均知情識趣。遇到不是那麼“醒目”的下屬,但他的工作能力還可以,而又頗為努力,你就不用來遣走他。
事實上,許多人擁有優厚的潛質,隻是性格上有些缺點;如果身為上司的你能適當地安排,使他的缺點變成優點,就可以充分發揮他的潛質。做上司的可以在許多方麵偷懶,但在了解下屬的性格,做出適當的調配方麵絕不能馬虎。
忽略下屬的性格,勉強他們做不適合的差事,結果受挫折的將是上司。有些人以為定下的規則,如鋼鐵般不容下屬破壞,更不容許他們以任何理由拒絕所委派的差事。這實屬愚昧的做法,規則是死的,人卻是活的。
領導必須牢記一句話,就是:當麵怕你的人,背後一定恨你。試想想你最怕看見誰。就知道你其實非常厭惡他。所以,不要使下屬怕你,這是身為上司的必須要注意的。
你的下屬每天均留意你的表情,你的笑容、嚴肅、皺眉,都表露出你當天的情緒。不要成為動物園中的動物,任由別人注意;你必須學會雙軌溝通法。也就是說你在被下屬了解的同時。也要對下屬作出觀察和了解。
西漢時期。有位將軍叫韓安國,因為犯法而被下獄。當時拘管韓安國的監獄官田甲,看他是個罪犯,經常侮辱他。韓安國不堪辱罵,便對田甲說:“死灰獨不複燃乎?”也就是說:“你不怕我將來再做高官嗎?”田甲自恃為監獄官,主管犯人生死,即反言相譏道:“燃即溺之!”也就是說:“死灰若燃起,我用尿澆滅之!”果真沒幾天,朝廷不但赦免了韓安國之罪,並給他升了官。這下田甲可就慌了,匆忙逃走。韓安國當時下令:“田甲到我處當官,不來的話,我即誅滅你的家族!”田甲沒有辦法,隻好前往謝罪。見麵之後,韓安國笑著說:“你的才能足以在我手下為官。”不但沒有治罪於田甲,反而善待之,使田甲感恩戴德,最終成為韓安國的死黨。在這裏,韓安國以誅宗族為威脅,使田甲前來謝罪,最終又重用之。這樣一做。田甲知罪,又為重用,自然以死力圖報。
不計前嫌具有心靈感化的作用,是以禮對待非禮、以仁對待非仁。達到人與人之間、心與心之間的感動、激勵,能使人才和領導者之間建立起相互信任、極度親密的私人關係。無論在以仁、義、忠、信為表征的道德至上的社會氛圍中,還是在以法律規範、行政命令為表征的法治至上的社會氛圍中,不計前嫌都有其存在價值。
齊桓公不計前嫌任用管仲是一個典型例子。
管仲出身低賤。年輕時三次求官被逐,後經自己努力成為齊襄公之弟公子糾的輔臣,在公子糾與其弟公子小白爭奪王位中,管仲率軍到莒國邊界阻攔公子小白歸國登基。管仲趕到邊境正遇到公子小白一行向齊國趕去,管仲心中發急,便暗暗拿出弓箭,對準公子小白射了一箭,但是箭隻射中小白衣服上的帶鉤,沒有傷著身體。小白假裝中箭,大叫一聲,倒在車上,日夜兼程回到國內成為國君,這就是齊桓公。齊桓公上任後本來恨透管仲,要報一箭之仇,非要殺他不可,但了解到管仲是曠世之才。齊國要成就一番大業,非他輔助不行,便叫魯國把他捆在車中送回齊國。歸國後,齊桓公泯去私仇,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國,地位在自己的忠心輔臣鮑叔牙之上。果然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了稱霸諸侯的 大業。
齊桓公若處死管仲易如反掌,但他沒從個人恩怨出發,沒將管仲置之死地,而是刀下留人,留下了一位名垂史冊的大政治家。一個封建統治者敢於重用與自己有“過節”的人,而且用人不疑,對管仲言聽計從確實難能可貴。在現代社會中,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也應做到。而且應做得更好些。
大家都看過《水滸傳》,對書中宋江這個人物大概都有很深的印象。宋江在梁山泊中。論謀論武都不出眾,但他為什麼能贏得眾將的一致擁戴。並為他拚死效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宋江能不念舊惡,使招降納叛過來的將領們對他心悅誠服。細數梁山的將領,很多人起初都和宋江作過“對”。或者是對宋江有“惡”,但宋江樂於忘記別人的“惡”,這就使得對方心存歉疚,誠惶誠恐。他不念舊惡,以禮義相待,甚至格外表示親近,也就使得過去的為“惡”者,感念其誠,改“惡”從善,自願投到其麾下,征戰立功。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不勝枚舉。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煬帝時的郡丞,最早發現李淵有圖謀天下之意,親自向隋煬帝檢舉揭發。李滅隋後要殺李靖,李世民反對報複,再三請求保他一命。後來李靖馳騁疆場,征戰不疲,安邦安國,為唐朝立下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