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2 / 3)

管理者如果有你吃不準的命令,最初可假借別人的名義或通過別人發布出來。如果想收回成命,那也好辦,如果需要修正自己的命令,你應該尋找幾個正當的借口,提早製造輿論環境,讓人覺得不是你要修改,而是為了大家的利益不得已而為之。但是這樣的手段不可再三運用。

命令要因人而下,切忌一刀切俗話說:“十個手指不一樣齊。”管理下屬也一樣。有的人是急性子,有的人是慢性子;有的人心細,有的人粗獷。管理者在發號施令的時候要分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得了許多相關的情況和細節,並告訴他如何隨機應變,靈活處理戰鬥中出現的異常情況。

就在這位團長因人而異地下達完命令後,晚1l點整三個連隊協同作戰,一舉攻克了敵軍的炮兵陣地,當子夜的鍾聲還未敲響的時候,他們的軍旗已經插在敵軍陣地上了!

“命”這個字是由“口”和“令”組合而成的,即用口傳給對方非常重要的事情。或許有管理者認為,把命令寫在紙上傳達下去不會發生錯誤,但是,用文書傳達的命令比較缺乏魄力。反倒當口頭命令說“你做這個”時,聽話者會較輕鬆地分辨出任務的輕重緩急,並及時地完成它。對待不同的人可采用不同的命令方式,有的可以寫在紙上,有的可以是口頭命令。任務若是相當緊急,最好立即完成它;反之,下屬較詳細地做完調查,再呈上一份完善的報告。但若是以文書的形式來命令“請寫調查報告××文件”,相信慢性子的下屬不會立即著手去做的。或許,他會這樣表示:“現在我很忙,等我有空的時候再做。”

雖然有些個性獨立的下屬使管理者難於下命令,但是,隻要多用心,就一定會發現他與你有共通之處。隻不過你為了要挖掘共通的地方,需要花費一段時間罷了。管理者必須努力去找出下屬與自己格格不入的原因,去除與下屬的不合因素,便可使彼此之間的隔膜迅速消失。管理者在下達命令時都喜歡那些很快就能領會命令內容的下屬,對於那些反應較為遲緩的下屬往往表現得不耐煩,這是千萬要不得的。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管理者若懂得此道理,在管人的工作中,就應掌握知人善命,令行禁止。

如果你已經是位卓有成就,資曆深的管理者,你就用不著去為下屬的反應和理解發愁,對他們來說已經起到了燈塔作用。

不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可以靠好的運氣、天上掉下來的機會來成功的;也不是每一位管理者都是曆經人間滄桑,飽嚐人生冷暖的具有豐富經驗的過來人。退一步說,即使你是位富有經驗的管理者,在有些時候也不一定能達到熟練使用命令的狀態。因此,作為管理者還必須總結、探索出一些方法來,這樣不僅能讓下屬把事情做好,還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做事。

交給員工便不再幹涉如果沒有“委托”的自信,想要幹涉的話,那麼最好整件事從頭到尾都由自己決定。“委托”並不是件壞事,當自己決定將任務交給別人去做時,即使真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能再發表意見。

在工作中,常會遇到一些上司隻是把負責人叫來說了句“其他的就由你和這位負責人一起作決定”然後就離開的情形。

通常上司隻決定個大概,其他細節部分則交給負責人處理,這是一個讓負責人發揮能力的機會,而且,他們對工作細節的了解也比上司多。

但是也有下屬著手處理並且開始有進展時,上司又突然出麵幹涉的情況。結果,一切又要等上司裁決後再重新運作,這不僅浪費員工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這種出爾反爾的情況也會令下屬無所適從,業務上也可能耽誤時機,這種上司雖然口頭上說要把權限交給下屬,但事實上,決定權還是在他手上。在這種上司手下做事的人真的是很為難,對顧客也不好交代。

顧客會認為:“如果是這樣,為什麼開始不先說清楚呢?”雖然有些顧客會對負責人寄予同情,但大多數顧客還是會認為:“今後有什麼事就直接跟他們上司談,免得中途又有變卦。”在外人麵前,上司和下屬的意見分歧,或下屬遭上司責怪,這些都是有失禮節的,在談生意的場合更應回避。

所以,領導者事先要和負責人做好意見溝通,不能隻一句“都交給你”就撒手不管了。一旦說出這句話,就要有絕不幹涉的覺悟,否則會讓下屬失去工作熱忱。如果是和公司外的人談生意,又會牽涉到公司的信用,因此更要特別小心。

當下屬由於無法解決某個問題而苦惱時,身為管理者不妨以個人的經驗提供給下屬一些方法。上司雖想用溫和的方式傳達給下屬,但是語氣上不要隱含命令的意味,否則會弄巧成拙,下屬表麵上也許接受,心裏卻未必服氣。對於下屬而言,幹涉意味著對他們不信任。這一點必須特別注意。在此情況下,管理者不妨對下屬表示:“如果是我,我將這麼做……你呢?”以類似的做法來指導下屬,不但可以堅持自己的立場,也可以將意見自然地傳達給下屬。甚至下屬極可能會認為上司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這樣的管理者才是真正有“手腕”的管理者。

用人不疑是用人的一個重要原則。“不疑”是建立在擇用人才之前的判定、考核決策基礎上。不用則罷,既用之則信任之。做首腦的人隻有充分信任下屬,大膽放手讓其工作才能使下屬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從而激發出下屬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信任的作用是強大的。試想一下,使用別人,又懷疑他,對其不放心,是一種什麼局麵。在你的公司裏,如果下屬得不到你起碼的信任,其精神狀態、工作幹勁會怎樣?假如你的公司職員情緒欠佳,精神沉鬱,怨憤叢生,上下級關係怎麼能融洽?這種彼此生疑生怨的狀況,常是導致企業癱瘓的主要原因。

信任你的下屬,實際上也是對下屬的愛護和支持。古人雲: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特別是對於擔當生產、銷售、試驗、拓展、探索者角色的下屬而言,容易受人非議、蒙受一些流言蜚語的攻擊。對於那些敢於直麵領導錯誤提建議的,那些工作勤勉努力的,那些犯了錯誤並努力改正的,管理者的信任是其最後的精神支柱。柱倒而屋傾,在此種狀態下,管理者切不可輕易動搖對他們的信任。

有了錯誤要指出來,與他一同研究出現失誤的原因,以真誠的態度,而不是以領導者對下屬的態度提出改良的建議。給自己攬一份責任,與他共擔失誤,減輕他的壓力,贏得他的信任,好意歹意他自會心中有數。作為下屬,出現失誤,本身會自責,同時也在懷疑會不會失去你的信任。下屬當然明白你對他失去信任將會意味著什麼。這個時候你應該信任他。總之,這種授權給下屬便不再幹涉、充分信任下屬的“手腕”是非常高明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企業領導對下屬的信任與下屬感受到的責任感常常是一致的,但生活中誤解也是常常發生的,因此領導對下屬一定要坦誠。在下屬出現失誤時照舊信任他。隻要你真心實意在幫他改正失誤,仍然像以前那樣信任他就足夠了。如果出現變故及不利因素,有話要說到當麵,不要在背地裏議論下屬的短處,對下屬的誤解應及時消除,以免積累成真,積重難返。

扶上馬,再送一程美國一位著名管理學家說道:控製是授權管理的“維生素”,授權管理的本質就是控製。所以,做到充分授權,有效控製,這才是授權的最高境界。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說得好:“授權就像打籃球一樣,不是把球交到誰手裏,責任就是誰的,就什麼也不管了。一定要考慮整體局勢,進行控製,相互照應。這樣,被授權員工的智慧才會獲得增長,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去完成授權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