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施特勞斯和維也納(1 / 2)

教堂的鍾聲、樹林中的鳥鳴和公路上奔馳的汽車聲,組成了維也納的晨曲。這個音樂之城春天的美麗,有聲有色。樹林全綠了,比北京的還濃鬱;花全開了,黃色的迎春花,白色的梨花,還有高大的滿樹花朵的白玉蘭、粉玉蘭,開得如火如荼。

對維也納的描述是畫家、作曲家的拿手戲,作家簡直無能為力,因為所有形容詞都黯然失色。“太美麗了!”“太漂亮了!”這是我們在這個城市使用最多的詞彙。我們的導遊元先生最權威的說法是:維也納和日內瓦是全世界環境最好、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我想這應該首先感謝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對這個城市的選址--阿爾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環繞著森林,南麵是幽深的山穀和開闊的平原。羅馬人最先在這山水秀麗的地方建築城堡,十五世紀後又把這裏建成了羅馬帝國的首都,盡管他們占領了許多美麗的城市,還是對維也納情有獨鍾。後來這裏又成了奧匈帝國的首都。

濱河伴山的城市之美是得天獨厚的。城在林中,房在園中,人在花中,是這個城市的特色。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已延伸到城中,河畔路旁都是高大的鬆柏,不遠處就是成片的森林。從皇家園林到家庭花園遍布全城,許多住宅的窗台上都擺著花盆。花園和建築互相裝扮,不分主次。雖然還是早春時節,園中栽下的鬱金色花蕾初綻,紅黃藍白紫各顯神彩。我看到園中跪在地下精心栽花的工人,好像正在繪畫的藝術家,他們把每一個花壇裝飾成一個大花藍或在其中栽出幾何圖形、音樂五線譜中的一個音符。

維也納的景色是看不完的,我們最感興趣的還是這裏的音樂。到維也納可參觀之處數不勝數,但市民公園是不能不去的,因為那裏立著這個音樂之城的“城標”--約翰·施特勞斯的雕像。這個人及他的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和他的兩個弟弟約瑟夫·施特勞斯、愛德華·施特勞斯是這個城市永遠的驕傲,他們創造的旋律讓這個城市走向世界,讓這個世界的許多人經常跟著維也納的旋律縱情歌唱翩翩起舞。金色的約翰·施特勞斯,站在公園中心位置一座白色大理石柱上,他身著燕尾服,左手撫琴,右手拉弦,頭微傾,神情癡迷。我們仿佛聽到了“藍色多瑙河”那熟悉的旋律,聽到了“春天來了,大地在歡笑”那深情的歌聲。施特勞斯的背後,是用白色的大理石雕成的門形花環,那花環由飛翔的樂神和女神組成,展示了施特勞斯華爾茲圓舞曲美侖美奐的生命的旋律。雕塑前是一座紅白相間的花園,其後樹林環抱,鬱鬱蔥蔥。

在市民公園漫步時刻,元先生和我們一起感懷這個音樂之家奇異的人生軌跡。生於1804年的老約翰·施特勞斯,是一個酒店老板之子。店裏一群潦倒的樂手每天的演奏,使他迷上了音樂。15歲就成了其中的小提琴手,以後成了樂隊指揮,又自己作曲。1825年,老施特勞斯愛上了比他大兩歲的酒店小姐安娜,並與她結婚,同年生下了長子,他把自己的名字給了他,這就是後來成了“圓舞曲之王”的約翰·施特勞斯。1827年他們生下了約瑟夫。1835年生下了愛德華。後來,三個兒子都成了享譽世界的圓舞曲大師。老施勞斯很快走出維也納,不斷穿梭演出於歐洲各地,他的樂團和他的音樂名揚世界。1849年,老施特勞斯從英國演出歸來後,由於旅途勞累,染上了猩紅熱,9月25日以45歲的英年病逝於維也納。他為這個城市留下了250部作品,其中有18首進行曲、152首圓舞曲、13首波爾卡舞曲。著名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是金色大廳每年新年音樂會的保留曲目,無論那位指揮家執棒,在音樂會最後都要演奏這部曲子,隨著指揮家的手勢,全場有節奏地鼓掌,這是老施特勞斯創作的歌頌拉德茨基元帥戰勝侵略者的愛國進行曲。在人民大會堂的北京新年音樂會上,我曾被這部曲子激動過,也在隨著老施特勞斯的節奏,由弱漸強,又由強漸弱地鼓掌,和全場聽眾一起心潮澎湃。這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最難忘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