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擁有十億教徒的最大的基督教,卻隻有一個最小國土的“國家”--羅馬城西北角高地上隻有0.44平方公裏的梵蒂岡。其國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宮和花園。繞全國走一圈用不了一小時。別看梵蒂岡小,但它是和意大利同樣擁有主權的國家。他們設有自己的外交、國藉、警察和司法機構--一所幾乎沒有犯人的監獄。我還看到了梵蒂岡的武裝部隊--十幾個身材高大、雄偉魁梧、手持長戟的瑞士衛隊。他們穿著15世紀鑲有紅藍黃條紋的騎士服裝,神情十分莊重,不苟言笑地和我們合影。
參觀微縮的小國梵蒂岡,開始是出於好奇,可是一走進國門,卻被它宏大的氣勢所震撼了。那氣勢來自雄闊的聖彼得廣場。世界的廣場千千萬,聖彼得廣場不是最大的,確是最具藝術風彩的、最具人文情懷的。那不是廣場,那是個懷抱,聖彼得大教堂代表上帝伸出雙臂,並圍成一個橢圓形的場地,其東西長340米,南北寬240米,進入這場地的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子孫。梵蒂岡以聖彼得廣場包容天下的氣勢歡迎自己的客人。那弧形的臂膀是兩組柱廊,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成。那廊柱上雕有142尊神采各異的聖人雕像,我們雖然說不出那每位聖人的姓氏,但他們非凡的神態,還是讓我們肅然起敬。
柱廊圍起的廣場由黑色的小方石塊鋪砌,上麵好像寫滿了這個宗教之國的千年史。每到星期日,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徒雲集廣場,最多時有幾十萬人,他們仰望右側那座教皇居住的三層樓的第二個窗戶,傾聽教皇的聲音,接受他的祝福。當教皇在掛著紅毯的窗口出現時,廣場上一片“PaPa”的呼喊,許多人甫伏在地。廣場中央聳立著高41米的埃及方尖碑,有4隻銅獅俯在基座上。這座廣場是文藝複興時代的建築師貝爾尼尼設計和督建的,其宏大的造型和精美的製作,至今無人企及。
聖彼得廣場隻是個序幕,高潮是聖彼得大教堂。彼得是耶穌最信任的大弟子。在耶穌升天之前,對彼得連續問了三次“彼得你愛我嗎”,又三次告訴他“你要喂好我的羊”。在《聖經》中,羊就是人類。耶穌把教化人類管理教會的最高職責交給了彼得。彼得不負主望,帶著徒弟們到處傳教,來到了羅馬的台泊河畔、梵蒂岡山之下的羅馬城。公元64年羅馬發生了大火災,全城幾乎燒光,尼祿皇帝以墓督教徒為替罪羊,其教主彼得被處死。公元315年,他的信徒在他的墓地上建成一座世界上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以後不斷改建擴建。現在的教堂是1506年教皇朱利奧二世重建的,曆時120年,於1626年11月18日正式落成。
在當今世界,我想不出還能找到幾座像聖彼得大教堂這樣宏大、壯麗、雄渾、精美、典雅的石頭製造的建築了!它肯定是空前絕後的,我們可以有比當年更雄厚的資金,更發達的技術,但是我們沒有當年設計建設這座建築的那麼多藝術大師!他們隻能產生於文藝複興時代,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的時代,那個時代發生了“人類從來沒有經曆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恩格斯語)。在文藝複興時代脫穎而出的“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中的後兩位都參加了聖彼得教堂及其博物館梵蒂岡宮的設計和建設。
拉斐爾從小隨父親學畫,1504年到佛羅倫薩從事創作,拜達·芬奇和米開郎基羅為師。1508年,25歲的他應教皇朱理二世的邀請,來到“永恒之城羅馬”,擔任梵蒂岡宮的美術事務總管和聖彼得大教堂建設總監。他在此工作了12年,用藝術大師的眼光和氣魄指揮了教堂的建設,還在教堂和梵蒂岡宮中留下了自己最偉大的作品。在被稱為拉斐爾室的牆麵上我們看到了耗盡了畫家心血的四幅畫《聖禮之爭》、《雅典學院》、《帕那蘇斯山》和《三德像》。其中最優秀的《雅典學院》和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被美術史學家稱為文藝複興盛期的三大傑作。這幅巨畫,以古希臘的柏拉圖創辦的雅典學院為題材,把不同時期的50多位著名學者薈萃一堂,他們正在進行熱烈的學術討論。畫麵設計在一座富麗堂皇的古典式大廳,兩側各立著智慧女神雅典娜和太陽神阿波羅的雕像。大廳中央的長廊一直通到室外,從長廊步入大廳的是穿著紅色衣服的柏拉圖和穿著藍色衣服的亞裏士多德。他們的左手都持著一本書。柏拉圖右手指天,代表他的理想主義;而亞裏士多德右手指地,表示反對老師的觀點,他代表著現實主義。其他學者也在三三兩兩地討論著自己的問題。在畫麵上我們還找到了戴圓帽的拉斐爾。這是他最後的紀念,這位偉大的畫家累死在聖彼得教堂的工地上,那一年他隻有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