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哈得遜的悲壯和紐約的奇跡(2 / 2)

紐約之所以成為紐約,是時代和曆史使然。17世紀的歐洲大陸並不是風和日麗,代表老牌資本主義的“日不落”的英國開始衰落,新興的資本主義尋找新的發展天地;英國皇權的壓迫,宗教的黑暗,使熱愛自由的愛爾蘭人、英格蘭人和許多歐洲人難以忍受;歐洲的經濟危機,又使許多勞動者不得溫飽。於是要發財的,要自由的,要吃飯的歐洲人一起把目光投向了美洲這片新大陸。他們背井離鄉,蜂擁而至,紐約成了最便當的登陸靠岸的地方。步他們後塵的還有亞洲人、非洲人,當然許多人是被有錢的歐洲人當奴隸買來的,戴上索鏈押進船艙運到美洲。紐約人口暴漲,百業待興。1825年伊利運河通航,將紐約和其他內陸地區溝通,使其成了地位突出的海港和世界性的商業中心。1898年曼哈頓與布魯克林之間修了大橋,把附近的幾個島子合成一個“大紐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交彙的時代成全了紐約,來自歐洲、亞洲和非洲的移民們,在這個得天獨厚的海灣裏創造了一個奇跡。

紐約是美國新興的資產階級的一個大舞台,他們以老牌資產階級不曾有過的氣魄,在這個島子上開創一番新事業,他們的思想在爭取民主和自由的運動中得到解放,被壓抑的才華如原子裂變般地釋放出來,他們有意讓英國人,讓母土上的人們看一看他們的氣度不凡和無所不能。

按著傳統的理論觀點,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和生產的社會化,使他們不可能有大的作為。可事實上紐約的所有建築都顯示了大手筆、大製作。也許是因為生產關係的新調整,帶來了生產力的大解放。在曼哈頓第五街和第三十四路交角處有一座102層的帝國大廈,始建於1929年,完成於1931年,它開創了世界建築史上的先例,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大廈。邱吉爾和愛因斯坦等許多世界的偉人在登上大廈時,都對它的高聳和壯觀深深歎服。然而四十年後,它的世界第一的稱號被齊肩而立的國際貿易大廈的雙樓奪去了。1973年完成的這兩座大樓都是110層,高412米。鋼鐵的骨架,玻璃幕的外牆,使它成了曼哈頓島上最令人矚目的銀光閃爍的標誌式的柱體。帝國大廈隻能羞卻地躲在它的身後了。盡管今年2月26日,這座大廈發生了6人死亡,幹餘人受傷的大爆炸,可這“垂直鋼城”還安然無恙地每天接待訪客。誰也說不定那一天它會遭受什麼災難。

我們乘坐電梯隻用70秒就到了大廈的頂層,曼哈頓島一覽無遺。我看到所有的樓群都像小兄弟一樣抬頭仰望這座大廈。樓群夾縫中行駛的汽車像甲蟲一樣蠕動。在世界最高的大廈上遠眺,使所有的人都胸襟開闊,好像自己也成了巨人。

紐約成了美國大亨們的角鬥場,靠他們的經濟實力,靠他們掌握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最有才華的人才,在這裏擺開陣式。角鬥的結果是,紐約先是有秩後來便畸形地發展進來了。

在我們下榻的51街附近有一個由21座大廈組成的占地25畝的建築群體,這就是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每一座廈前都裝飾有造型奇特的雕塑,大廈群體中間有一個鮮花盛開的花園。花園中間的一塊大理石碑上刻著洛克菲勒的一句話,陪同的吳小姐翻譯說上麵寫的大意是:他一生信奉個人主義,這個主義上世界上最好的主義雲雲。

洛克菲勒是美國實業界的風雲人物,他從1853年建立美國第一家煉油廠,1881年組建美國第一家石油托拉斯,成了其他壟斷行業的典範。這之後他捐款創辦了芝加哥大學和許多慈善事業。他和繼承他的事業的兒子共捐助社會事業25億美元。洛克菲勒信奉的個人主義並沒影響他成為美國的大人企業家大慈善家,就像信奉唯心主義沒有影響牛頓成為大物理學家一樣。對許多人來說,聲稱信奉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為人類和這個世界做出了什麼。

一個中國女人關於曼哈頓的故事,一個北京人在紐約的故事,使中國幾乎每一個老百姓都對這片十分遙遠的地方格外地關心起來。

紐約是地獄還是天堂,也有人問我。我說,紐約就是紐約。在那裏把你送上天堂或送進地獄的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