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流落到美國的中國文物為數不少,在華盛頓和費城的博物館裏,我都看到許多中國的寶貴文物。大都會專門開了一個亞洲藝術展廳,這裏收藏了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東南亞上自公元前三千年下迄二十世紀的文化藝術展品。這裏是中國以外的最好的中國佛教雕塑收藏地。我們看到為數不少的金佛、銅佛、鐵佛、玉佛、瓷佛、石佛和木佛。在燈光的照射下,靜靜地或立或臥在這堂皇的大廳裏,他們還是那樣安詳自得,全無背井離鄉的痛苦,陪伴他們的還有中國的古畫,中國的陶器、玉器、金器等許多從中國厚厚的文化層中發掘出來的稀世珍寶。
我無法了解這每一件文物是怎樣來到這個展廳的,但八國聯軍焚燒和搶掠圓明園的悲慘圖景還長久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外國強盜趁中國戰亂,跑到敦煌石窟把壁畫一塊塊挖走的事例,至今還令我們心痛難忍。同時,我也不能不想到,那許多戰爭以及不是戰爭又勝似戰爭的文化大革命,對中國文物的毀滅和破壞。所以,我在痛苦的同時,又有幾分慶幸,慶幸大都會中許多中國珍貴文物避過了在家鄉再次受到破壞的災難,慶幸它們在異國他鄉為祖國爭得的榮譽。
我們譴責那些列強對中國文物的掠奪和破壞,我們也同時感謝美國的許多有識之士對中國文物的熱愛和保護。最近美國國際集團的朋友,把本世紀初遺失到國外的頤和園寶雲閣的十扇銅窗框用51.5萬美元從法國收藏家手裏收買,又無償送還給中國,演出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最感人的一幕。我們真希望,中英、中法、中德、中日之間都有這樣的故事演出。
反映中美文化友好交往的,還有展廳中那個頗受美國人喜歡的“蘇州庭園”。這是美國的一個基金會特請中國的工匠用中國的材料建築的一個真正的中國明朝的蘇州文人園林,庭台樓閣,小橋流水,假山怪石,竹影花香,樣樣俱全,唯一缺少的是曆史的痕跡和文化的韻味,不過這足以使美國人玩味不已了。中國文化具有跨國際跨世紀的永久的魅力。
和我們的預料相反,大都會這座恢宏的建築不是國家投資興建的,而是完全由民間捐資興建的。1866年7月4日,一群美國大亨和社會名流在巴黎的一家餐館慶祝美國國慶。席間,一位叫約翰·喬伊的名流發表了演說,提議修建一所不亞於巴黎盧浮宮的國家藝術博物館。演說的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不過決不是附庸風雅,這些出身貴族的新興資產階級對文化藝術自有一番層次不低的追求,他們當然不希望經過流血鬥爭而誕生的代表他們理想的美國成為淺文化的國家。在場的美國人都讚成喬伊的倡導,由他們發起捐資,三年以後大都會博物館在紐約第五大道建成。這之後,他們又得到更多人的捐助,到1880年,建成了這個現有規模的藝術聖殿,他們又用重金搜集收買了這眾多的藝術珍品。在曼哈頓島最值錢的不是帝國大廈,國貿大廈,而是這無價可估的藝術聖殿。直到現在大都會仍然由許多大亨和名流組成的若幹個基金會及廣大參觀者供養著。
大都會和美國的所有博物館一樣是免費向社會開放的。但是每一個參觀者都自願向博物館捐款,一般的10美元,最少的3美元。我們還和其他參觀者一樣得到一份外地會員申請書,上麵寫明凡是願意加入大都會博物館會的,每年交納35元會費,會員就在一年內免費參觀。美國人是以對文化事業的捐助為榮耀的,他們末必每個人都是富翁。文化對美國人來說絕不僅是一種消費的需求。再富有的人也會因為沒有文化而恥辱。而在美國沒文化一般也很難成為富人。